第3章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
1)件杂货运输技术的落后
由于采用人工作业装卸的“瓶颈”多年来没有被突破,这使得船舶大量时间停泊在港内装卸,每年航次天数不超过200天。
不同船舶的停留时间占航次时间的比例
航线及船舶种类
停泊时间占
航次时间的比例
定期船:
美国东海岸——远东
美国东海岸——西非
美国东海岸——欧洲
欧洲——五大湖
美国——南美
43%
49%
40%
40%
49%
油船
10%
散货船
15%
2)人力为主的装卸方式费用高
在国外,由于人力劳动的费用昂贵,因此杂货运输的平均单位装卸费用不断提高。在日本-纽约航线上,普通货船的装卸费用占总运营费用的60%,从而使许多贵重货物采用航空运输。
3)托盘化运输存在不足
只能装载包装尺寸相同的货物;
托盘的尺寸有限;
货物的外包装需要具有较大的强度;
容易发生被盗事件;
货物交接理货工作量大。
1801年,英国的安德森博士就提出了集装箱运输的设想。
19世纪的下半世纪,英国兰开夏使用了一种运输棉纱和棉布的带有活动框架的托盘。
1880年,美国试制了第一艘内河用集装箱船,在密西西比河上进行试验。
20世纪初期,英国铁路才正式使用简陋的集装箱运输。
(续)
1933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国际集装箱运输局”。
1931-1939年期间,由于公路运输的迅速发展,公路与铁路之间为争夺货源,致使集装箱运输的经济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
1956年,由马克林收购的泛大西洋轮船公司在一艘未经改装的油船甲板上装载了58个大型集装箱。
1957年10月,第一艘经改装的全集装箱船“盖脱威城”号在马克林的泛大西洋轮船公司投入运营。
1)定义
集装箱(container)是指海、陆、空不同运输方式进行联运时用以装运货物的一种容器。香港称之为“货箱” ,台湾称之为“货柜”。
ISO对集装箱下的定义
(1)具有耐久性,其坚固强度足以反复使用;
(2)便于商品运送而专门设计的,在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中运输时无需中途换装;
(3)设有便于装卸和搬运的装置,特别是便于从一种运输方式转移到另一种运输方式;
(4)设计时应注意到便于货物装满或卸空;
(5)内容积为1平方米或1平方米以上。
2)集装箱的分类
按用途分类
(1)干货集装箱
这种集装箱也称为杂货集装箱,用来运输无需控制温度的件杂货,使用范围很广,(20ft)(40ft)两种。其结构特点是常为封闭式,一般在一端或侧面设有箱门,箱内设有一定的固货装置
(第三章集装箱高效运输与多 式联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