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推断词义的方法定
现在学习的是第一页,共35页
高考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1、常见实词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
一部分实词.
2、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考查内容:
一,它的小鹤便会
它。
随声应和
语法推断法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八页,共35页
4、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 :与“灭”对应,“灭亡”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出:与“入”相对,“在国外”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见:与“被”对应,译为“被”
(一)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与“竭”对应,“竭尽”
结构对称法
方法四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九页,共35页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结构对称法: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例、通五经,贯六艺
贯通、通晓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页,共35页
(二)方法解读
特征:词语前后对应
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
利用前后对应 释词义
结构对称法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一页,共35页
牛刀小试
1、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语出《诗经·小雅·蓼莪》)
解释划线的词并翻译句子。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怙:“怙”对“恃”,根据相似结构意义相同的特点,可以推断“怙”即为依仗、凭借的意思。
以:以对“用”,任用。
结构对称法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二页,共35页
,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4. 讲章句、课文字而已(2009年四川)
讲——课:学习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三页,共35页
、浙东流亡载道 (2007年重庆卷 )
联系课内: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联系成语“怨声载道 ”----充满
联想推断法
联想推断法
方法五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四页,共35页
成语是古汉语遗留在现代汉语中的“活化石”,保留了古代汉语中的众多语言现象。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方法五:联想推断法(借助成语、课内知识推断)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五页,共35页
利用成语、课内知识推断 想词义
(二)方法解读
联想推断法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六页,共35页
(2007年福建)
(成语:严惩不贷)
贷:宽恕、饶恕
,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2006年湖南)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接近、靠近
,薄其营 (2005年海南)
牛刀小试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七页,共35页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
借助语境
B
方法六
语境推断法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八页,共35页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方法六、语境推断法: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九页,共35页
小结六法
字音推断法:利用字音通假,明词义
语法推断法:利用语法位置,推词义
结构对称法:利用前后对应,释词义
字形推断法:利用字形结构,解词义
语境推断法:利用上下句已知条件,推词义
联想推断法:利用成语、课内知识,想词义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页,共35页
,溪头卧剥莲蓬。
褒义,顽皮( “喜”)
2.仲达出兵拒之。(2010年湖南《诸葛孔明》)
学以致用:
拒:抵御( “出兵” )
,其子和之。 (2004年湖南《放鹤亭记》)
和:应和( “鸣” )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一页,共35页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实战演练
文言文推断词义的方法定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