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时体的分类和语义解释.doc龙源期刊网
汉语时体的分类和语义解释
作者:瞿云华 冯志伟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03 期
[摘 要 ]英汉语在时体分类和对时间看法上存在的差异龙源期刊网
汉语时体的分类和语义解释
作者:瞿云华 冯志伟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03 期
[摘 要 ]英汉语在时体分类和对时间看法上存在的差异,使英汉语时体分类和语义解释难以 一一对应,因而对汉语时体进行语义解释不能直接延用英语的语义解释方式,而必须对汉语时 体的语义特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中间语言形式化地描述语义特性,才能有效地解决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时体处理问题。汉语的 “了”、“过”、“在”、“着”、“起来 ”和“下去”,在语义 上相对应,是常用的典型时体标记,以它们为例进行语义对比分析,以时态逻辑为形式化描述 手段,较好地体现了汉语时体之间的语义差异。
[关键词 ] 机器翻译;汉语时体;语义解释;时态逻辑谓词
[中图分类号 ]G64;F03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942X(2006)03 — 0169—07
一、引 言
机器翻译 (machinetranslation) ,又称机译 (MT) ,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 种自然语言的过程。对于这种自然语言的转变,目前有些机器翻译系统采用中间语言法。采用 中间语言法时,计算机首先需要对被翻译的源语言进行语法和语义分析,并将这种分析结果转 换成某种一般化的通用语义表示,即中间语言,再以目标语言的形式输出。
汉语和英语在时体的表示上有很大的差别: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标志,而英语具有 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因而,进行汉英机器翻译时,不能直接在汉语无形的时体表达中生成英 语的时体,需要借助中间语言作为媒介,将汉语时体表达的语义分析结果先转化成中间语言, 然后再将其生成英语的时体形式。中间语言通常是一种形式化的表示,这种形式化的表示既可 以是语法树或语义关系图,也可以是逻辑谓词的方式,本文采用的是逻辑谓词的方式。但无论 采用哪种表达方式,都需要对汉语时体进行语义解释。研究表明,语义分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 译文的质量。因此,如何对汉语时体进行语义解释就成了计算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着和英语等印欧语系截然不同的时体分类,认识英汉语时体分类的 异同有助于对汉语时体的语义解释。汉语中常用的时体标记 “了”、“过 ”、“在 ”、 “着”、“起
来”、“下去 ”是目前一些机译系统在处理英语单句动词时体的生成时进行判断的依据,但是, 现在还缺乏运用时态逻辑谓词方式表示这些时体标记的语义分析结果的尝试。因此,本文在英 汉语时体分类对比的基础上,以 “了”、“过”、“在”、“着”、“起来 ”和“下去 ”为例进行汉语时体 的语义解释,并采用时态逻辑谓词方式表示这些语义解释,以区分这些时体标记所指示的语 义。
龙源期刊网
、英汉语时体的分类
根据 Comrie 的定义, “时体是对情状的内部时间构成的不同观察方式 ”。内部时间指的是 开始、中途和终了这样的
汉语时体的分类和语义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