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名词解释.doc清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 2009-01-19 22:54 阅读22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1、岭南三大家。
清初广东诗人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的合称。王隼编选三家之诗成《岭南三家集》,始有 岭南三
家”之称。屈大均的诗歌是其史典故与前人诗句的化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而且此诗注重转韵, 每一转韵即进人新的层次。 诗人画龙点睛般的议论穿插于叙事中, 批判力量蓄积于错金镂彩的华丽辞藻中,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精警隽永,成了传颂千古的名句。
10、南洪北孔。
指清代杰岀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因洪畀是南方人,孔尚任是北方人,故名。洪异的《长生殿》 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为清代两大传奇作品。《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 事,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作品人物形象鲜明,场面壮阔,结构精巧,曲词清丽流畅,充满 诗意。《桃花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为线索,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 会现实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作品较好地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结合起来,结构巧妙,语言雅丽。
11、笠庵四种曲(一人永占)。
指清初李玉早期的四部作品《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一捧雪》写严 世蕃为夺取一只玉杯对莫怀古进行陷害的故事。《人兽关》批判了忘恩负义者,也宣传了因果报应。《永 团圆》描写了蔡文英、江兰芳的爱情故事,讽刺了豪门的嫌贫爱富,歌颂了真挚的爱情。《占花魁》则反 映了以爱情为基础的新型婚姻。这四种传奇表现的是社会下层的世态人情,着重嘲讽鞭挞的是唯利是图、 忘恩负义的卑劣行径,道德高尚者倒是岀自微贱中人,这种情形近乎 三言”小说的世界,而道德意识又更
重了些。也正是由于李玉是带着道德感情去写他心爱的和憎恶的人事,表现力求尽致,强化了戏剧冲突,
剧作富有感染力。
12、笠翁十种曲。
清代李渔的传奇剧本集。因李渔号笠翁,集中包括十个剧本而得名。这十个剧本是:《比目鱼》、
《蜃中楼》、《怜香伴》、《慎鸾交》、《巧团圆》、《奈何天》、《风筝误》、《玉搔头》、《意中缘》、 《凤求凰》。这十种传奇几乎全是演婚恋故事,这并不说明他特关注婚恋问题,而是反映着他的戏剧观念 十 部传奇九相思”,戏曲主要是演男女情事的。这十种传奇自然也反映岀晚明以来尚情的思想,赞成爱情婚姻
自主,反对父母包办儿女婚事,特别欣赏对情的执著。
13、藏园九种曲。
清代蒋士铨的杂剧、传奇剧本集。因蒋士铨号藏园,集中包括九个剧本而得名, 又名 红雪楼九种曲”。 这九个剧本是:杂剧《一片石》、 《第二碑》、《四弦秋》和传奇《空谷香》、 《桂林霜》、《雪中人》、
《香祖楼》、《临川梦》、《冬青树》。蒋氏 藏园九种曲”的一个最大特色,是全部以典型的 忠孝节义
之士做主人公,歌颂其堂皇正大的伦理意识和义无反顾的道德壮举;但同时,对世事及功名富贵的 虚妄
感也不时流注于作者笔端,与作品主人公的伦理实践形成一种意味复杂的对置。
14、神韵说。
清代诗人王士稹诗歌理论的核心。王士稹在理论上继承了钟嵘、司空图、严羽的诗学思想和南宗画 论,总结了王维、孟浩然以来的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传统,将神韵说发展为一套有系统的诗歌理论。他强 调兴会神到”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是
清代文学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