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道湿化方法
*
第一页,共33页幻灯片
*
人工气道失去了正常气道温暖、湿润气体和阻止细菌入侵的功能,且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极易造成呼吸道粘膜干燥, 痰液干涸不易咳出,导致气道粘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 (可根据患者气道分泌物的黏稠度适当增减) ,时间5 min。滴注应在吸气时为宜。
张发等用注射器抽取湿化液3~5 mL在患者吸气时自气管套管口快速加压注入气道,诱发患者咳嗽,有利于痰液的咳出。
大多数人认为:间歇给药易引起刺激性咳嗽,导致喘憋,SpO2下降。护士的工作量大、污染机会大、湿化液进入气道后分布不均.
但用于吸痰前湿化可刺激气道引发咳嗽反射,使深部痰液易于咳出(湘雅二医院常用)
第十八页,共33页幻灯片
*
C 输液器持续给药湿化法
据报道,持续缓慢均匀地滴入药液,可使气管、支气管局部产生适应性和耐受力,从而减低局部刺激作用, 使药液在局部保留一定时间,并随患者的吸气沉降于支气管肺泡等组织。这样,干燥的痰液得到充分湿化,有利于痰液排出。
多数研究认为此湿化法优于间歇给药。但此湿化法滴速不易调节,湿化量也很难掌握,调节器可能自行滑动,故应注意避免湿化过度,应加强巡视。
第十九页,共33页幻灯片
*
D 微量泵湿化法
①输液泵湿化法:按输液器湿化法排好气后,置于输液泵中,持续点滴,一般为4滴/min(可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适当增减)
第二十页,共33页幻灯片
*
②注射泵湿化法:用针筒抽取湿化液50 mL装于微泵上,延长管一端与针筒乳头相连,另一端接输液针,
调节适当的滴速,置入气管套管内,进行持续湿化。持续气道湿化不引起呛咳或刺激性咳嗽,符合人体气道湿化的要求,可根据痰液的黏稠度随时调节滴入速度。已有很多学者研究证明微量泵气道滴药湿化并发症少,效果明显优于注射器间断滴药湿化,该方法同时解决了输液器持续给药湿化法的缺陷。
第二十一页,共33页幻灯片
*
E 雾化式湿化法
①超声雾化吸人法
将雾化液加入超声雾化器的雾化罐中,管道另一头接雾化面罩置于患者气管套管处进行雾化。通常每4~ 6小时1次, 20 min /次,对于缺氧患者采用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法,即每隔2 小时雾化吸入10min。
其特点是雾滴分子较大,易于黏附在气道壁上,使气道深部雾化效果降低,烟雾进入呼吸道后,需要吸气帮助完成,雾化器使用后必须消毒后才能给另一患者使用,对于严重缺氧患者不能适用。
第二十二页,共33页幻灯片
*
②氧气射流雾化法
黄红玉等用0. 45%盐水5 mL注入面罩雾化罐内经氧气射流进行间断雾化,氧流量应调节为6~10 L/min,将面罩对准气管切开处,用细带固定于颈部,每2小时1次,每次15~20 min。结果表明氧气射流雾化法较传统滴注湿化法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显著减少, PaO2、SaO2 显著升高。
氧气射流雾化改变了传统滴注湿化法的缺陷,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大大提高了气道湿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二十三页,共33页幻灯片
*
采用氧气射流雾化法,以氧气作为驱动力,利用氧流造成的负压直接将液滴变为微小颗粒,使药液雾化并推动雾化颗粒随着患者呼吸缓慢、均匀地进入气道深部,雾量温和,颗粒细小,对气道刺激小,不易引起刺激性咳嗽,同时又有氧疗作 用。此雾化器可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也有学者认为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持续气道湿化法。
第二十四页,共33页幻灯片
*
③持续氧雾化湿化法
湿化液500ml插上输液管排好气后针头插入雾化器上胶布固定,雾化器以一延长管与一次性气管套相连, 管插管直接与雾化器相连,雾化器接上氧气装置,氧气流量为5L/mim,湿化液滴速为每分钟4滴或5滴, 雾化器内液量保持5 mL~10 mL。(优选)
第二十五页,共33页幻灯片
*
F 人工鼻
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 hleat and mois2ture exchanger, HME) ,是一个轻巧而柔软的20 cm长的接管,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它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中的热和水汽收集并保留下来,以温热和湿化吸入的气体,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 热量和水分被带入气道内,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同时,它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
第二十六页,共33页幻灯片
*
3 湿化效果的判定
第二十七页,共33页幻灯片
*
湿化效果应以患者的症状和监测指标变化判定,同时应把这些症状和监测指标的变化与患者病情相
气道湿化方法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