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松树的文化意境]意境松树图.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 1 页 共 定爵位二十级,五大夫为第九,为大夫之尊。)此树位于云步桥北侧五松亭旁,盘路至此,有石坊赫然而立,额题“五大夫松”。诚为木之尊者也。      文化意象      阅读古籍,文人雅士对松情有独钟。他们歌以赞松,诗以咏松,文以记松,画以绘松,宏篇妙文数不胜数,丹青杰作传世甚多。据《论语・子罕》,孔子曾赞松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孔圣将松柏并列,或有示德之不孤。《礼记・礼器》载,松柏之有心也,贯四�而不改柯易叶。先秦时代诸圣贤高士多有赞颂松柏之语。《庄子・让王》有云:“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德充符》有“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之语,将松柏与尧舜并称,《荀子・大概》那么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之句,亦将松柏与君子并列。至宋代,文人雅士将松与竹、梅并称为岁寒三友。林景熙《云梅舍记》载,“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元杂剧《渔樵闲谈》云:“那松柏翠竹皆比岁寒君子,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后人借以譬如在逆境艰困中而能保持节操的人们。   松成长缓慢,破土之初,难免于雪压风欺,给人以才子不遇、英雄落难的联想。唐人杜荀鹤《小松》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篷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隆冬季节,万木凋敝,惟松柏仍郁郁葱葱,朝气盎然。尤其是雪花纷飞之时,劲松身着白袍,临风傲立,象征着坚忍不拔、不改其志的大雅君子。汉朝刘桢《赠从弟》云:“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代大诗人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云:“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八高,岂为微飙折。桃李卖阳艳,路人行目,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冰凌霜欺,松不改其姿,象征着不屈不挠。唐人白居易《和松树》云:“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氏。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至宋代,画家已将松与竹、梅同入画,称三友。有宋人楼钥《题徐圣可知县所藏杨补之画》为证。诗曰:“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而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松矗立山颠,栉风沐雨,更显苍劲,古人常将松与风联系在一起。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黄庭坚与友人同游鄂城樊山,途经松间一阁,夜听松涛而成七言诗一首,题名为《松风阁》。而《松风阁诗帖》,是庭坚晚年以行书所录《松风阁诗》墨迹,在其传世作品中最负盛名。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精品。此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现藏于台北故�博物院。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有一组风格独特的建筑群,主殿名曰“万壑松风”。在参天古松的掩映下,壑虚风渡,松涛阵阵,如同杭州西湖万松岭,形成一个宁静静谧的小环境,是清帝批阅奏章、诵读古书之佳境。      真情象征      松树坚韧、顽固,往往象征

[松树的文化意境]意境松树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ongzong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22-02-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