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教号( 42 )
执教《6、7的加减法》教学心得
姓名:龚虹
学校:渝北金港国际实验小学
学科: 数学学科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6、7的加减法》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根底上,也就是学生掌握了继教号( 42 )
执教《6、7的加减法》教学心得
姓名:龚虹
学校:渝北金港国际实验小学
学科: 数学学科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6、7的加减法》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根底上,:①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关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②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③,我把课的设计重点放在: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算式上和加法交换律的浸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上。为了达本钱节课的教学目的,,几个小点还是有点值得回味的。
一、创设情境,引导操作,感受“一图两式”。
为了学生能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我安排了一次四人小组活动,组长按老师的要求摆好小棒。(把小棒按照5根和1根分成两堆)在学生根据小棒图提出数学问题后,老师要求全组小朋友按从左往右的观察顺序,:1+5=6 5+1=6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为什么一个小棒图会有两个不同的算式?在问题的讨论中,学生感受到,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从而感知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二、再次操作,形成概念,浸透加法定律。
老师在黑板上摆圆片,学生根据图快速的写出两个加法算式。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稳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再一个目的就是学生根据老师摆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式,使学生可以由详细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让学生经历了由详细到抽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了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学生能正确列出算式的根底上,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当学生得出两道
龚虹教学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