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涛声里,孤岛边,灯塔伴夜眠.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涛声里,孤岛边,灯塔伴夜眠。坚守红海湾畔30春秋的苏贵聪,从一名高中毕业生成长为一名知识型航标工。看!那是轮船在安全前行;听!那是汽笛在声声致敬——守望红海湾(劳动者之歌)——记广东汕头航标处灯塔养护工苏贵聪本报记者侯伟生《人民日报》(2006-04-16第01版)【字号大小】【打印】【关闭】开栏的话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光荣。为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宣传基层一线普通劳动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社会上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激励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从今天起,联合同步推出大型人物宣传专栏《劳动者之歌》,报道一大批生活、工作、战斗在基层一线的普通劳动者的事迹,讴歌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嘟!……夜幕中又一艘远洋轮从遮浪岛旁驶过。那欢快的汽笛,是在向这“红海湾不落的北斗”——遮浪岛灯塔致敬,向灯塔守护者苏贵聪致敬!苏贵聪,全国劳动模范、广东海事局汕头航标处灯塔养护工、优秀共产党员。在遮浪灯塔这个平凡岗位,他默默奉献了整整30个春秋!起初6年,他和同伴吃住在孤岛上。岛上的淡水、生活用品和灯塔器材设备,都是用小木筏运去的遮浪岛位于广东汕尾市的碣石和红海湾之间,,附近海域暗礁密布,海况恶劣,时刻威胁着过往船舶的安全。那高高矗立的灯塔为过往船舶指引航向,护佑平安。1976年,18岁的苏贵聪高中毕业就被招工来到遮浪灯塔,长他8岁的退伍军人谢声松是他惟一伙伴。遮浪岛离陆地约有1000米的水路,一只小木筏是进出岛的惟一交通工具。岛上所需的淡水等生活用品和灯塔器材设备都靠小木筏运输,遇上风大浪高,木筏不能出岛,他们就只能咽白饭拌盐巴。30年来,苏贵聪已记不清多少次遇险。1979年8月2日傍晚,12级强台风袭击红海湾,为了不让台风将小木筏卷走,苏贵聪趁着浪涌向岸上拉木筏,一个巨浪打来,将他重重地摔倒在礁石上,顿时头破血流。同事把他扶进小屋,他在医院里昏迷了21天。医院为他做了开颅手术,取出一大块淤血,才捡回了一条命。还有一次,苏贵聪两人在海上遇到提前到来的台风,小船被掀翻,两人在大海里漂流了30多海里才侥幸被渔船救起。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没有动摇苏贵聪的信念:守护好灯塔,保障过往船只安全,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结婚后,他把家安在与灯塔隔海相望的偏僻小山上。白天,他划着小船上岛养护塔灯;夜晚,他要起床几次观察塔灯发光情况1982年,灯守房从岛上搬到了与灯塔隔海相望的一座偏僻小山的部队旧营区内。这是两间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小平房,透风漏雨不说,周围除了鸟叫、风吼和浪涛,寂静得没有一丝生气。就在这一年,苏贵聪结婚了。他把家就安在灯守房里。不论刮风下雨,他照常每天划着小船去岛上养护灯塔;每天晚上8点、零点和凌晨5点,他都要定时观察灯光,一有故障立即排除,30年从未间断。灯塔的灯具设备十分“娇贵”,白天要拉上窗帘遮阳,晚上开灯时再拉开。灯塔顶端面积不到5平方米的“灯笼”,密不透风,夏季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这里正是苏贵聪养护的重点。在这里,养护一次要五六个小时。每次从灯笼出来,全身的衣服都可拧出水来。有人说,苏贵聪养护灯塔胜过爱护自己的眼睛。在看似简单的塔灯养护工作中,苏贵聪

涛声里,孤岛边,灯塔伴夜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yx110
  • 文件大小98 KB
  • 时间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