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防规范
抗震设防的目标
抗震设防:是指对工程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和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使结构达到抗震的效果。
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一般情况下,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中的地震基本烈度。
Date
抗震设防规范
抗震设防的目标
抗震设防:是指对工程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和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使结构达到抗震的效果。
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一般情况下,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中的地震基本烈度。
Date
2
地震区划与地震影响
地震区划是指根据历史地震、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观测等资料,在地图上按地震情况的差异划出不同的区域。
我国曾于1990年和2019年先后2次颁布地震区划图作为抗震设计的依据。
Date
3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
基本烈度定义:
某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我国于1990年采用基本烈度,编制了《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
Date
4
Date
5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Date
6
抗震设防的目标
1. 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2. 在遭受本地区规定的设防烈度(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有一定损坏,但不致危及人民生命和生产设备的安全,经一般修理或不修理仍能继续使用。
3. 在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人民生命的严重破坏。
Date
7
三个地震烈度水准
《抗震规范》提出的这三点抗震设防目标,实质上就是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采用了三个烈度水准:多遇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概括为:
第一水准:小震不坏,结构处于弹性阶段。
第二水准:中震可修,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
第三水准:大震不倒,结构严重破坏,但不倒塌。
Date
8
我国地震烈度的概率分布曲线
根据大量的数据分析,我国地震烈度的概率密度函数符合极值III型分布曲线,如图所示。
图中:f(I)为概率密度函数。
Date
9
第二阶段设计
对于少数结构,如有特殊要求的结构或地震时容易倒塌的结构,除了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还要进行第二阶段设计,即:
满足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变形的要求。
满足薄弱层(或部位)的抗震构造要求。
以便保证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大震不倒)。
Date
15
什么是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就是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如
1. 在承载力上加强结构的薄弱环节,推迟结构构件塑性铰的形成和发展。
2. 提高结构构件的延性,避免其发生脆性破坏。
3. 加强构造连接,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防止其因地震损坏而发生倒塌。
Date
16
什么是抗震概念设计?
抗震概念设计:
就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等方面的抗震设计。
主要考虑:场地条件和场地土的稳定性;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及其外形尺寸;抗震结构体系的选取、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以及结构质量的分布;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材料与施工质量等。
Date
17
谢谢观赏
抗震设防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