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冯唐和余秀华之间隔了什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冯唐和余秀华之间隔了什么?
观察原创
特别策划 | 邝海炎
把冯唐与余秀华放一起,很多人会诧异。确实,一个是脑门油亮、医学博士、前国企老总、女粉丝排队、正处于人生“一柱擎天”阶段、在路上每迈几步就要甩开马褂摸下自己裤裆的京。 再比如,冯唐在《大好》一文里写一位送玉给自己的老哥们:
“我说:‘你手术之后,过一阵要去复查,再做个活检。’你说:‘绝不。手术放了一个引流管,后来找不到了,又打开伤口找,后来找到了,但是不是原来放的那根,再后来又打开找,最后似乎终于找到了。我再也不做手术了。人终有一死,要死,就要死得有点样儿。’我看着你胖出两圈的左脸,听着你的描述,想起了几双筷子在一个麻辣火锅里捞。”这“想起了几双筷子在一个麻辣火锅里捞”
跟鲁迅的“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了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体上,有些是掉在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想象力和人道温情还是有差距?甚至跟他自己推崇的王朔比也有明显距离,“冬天天冷,大雪封山,一出门就是一溜脚印,跟踪别人经常被人家反跟踪,搞不好就被人家抄了窝子堵着山洞像守着冰箱一样样吃。”(王朔《致女儿书》)
同样用这把尺子量下余秀华如何?余秀华跟鲁迅王朔自然也不在一个数量级,跟冯唐倒可一比。对那些认为余秀华“火”仅仅是因为她“脑瘫”引起同情的人来说,只能用作品粉碎他们的偏见。冯唐自述文学努力,“写诗第一,小说第二,杂文第三。”咱就看他流传最广的这首:“我们是世人最好的朋友/我们是世人最差的情人/我们彼此相爱/就是为民除害。”且不说没有叙述转身、没有中断回旋、平面拓深这些技巧,单说意象,也是平平无奇,因为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大家太熟悉了。 而看下余秀华的诗: “手腕上的刀疤,月光照着会疼。” “我还活着,如一片摇摇晃晃的银杏叶子/为雨水指出河流的方向。” “爱雨水之前,大地细小的裂缝/也爱母亲晚年掉下的第一颗牙齿” “母亲蹲近麦子地的时候,只看见她的几缕头发/仿佛百年后他坟头的草在静止。” 这些意象的“惊奇”相信即使从来没碰过诗的人都会感动。 明眼人不难发现,余秀华的诗歌意象多是身边熟悉的动植物。这涉及到了“古典诗歌”复苏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柠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对话关系,是古典诗意和抒情性的基础。当古人感觉到自己依然活在自然之中,像一株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树一样(生),并产生一种回归泥土的潜意识冲动(死)的时候,感恩之心和高声吟诵的愿望油然而生。”“在动植物身上可以感受到人性,在人身上可以看到植物性和动物性。这本身就是原初的诗,只要将它直接铺陈出来就行。” 但刘教授也认为,“现代世界是一个陌生化的世界,现代性的起点就是‘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陌生的事物、场景和人际关系,陌生的(个人化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审美趣味,是现代性的产儿。抒情的整体性,包括抒情主体(人)和抒情对象(外部世界)整体性的破碎,导致古典抒情的受阻,也导致古典诗意的消亡。”所以,诗歌也需要现代化。可在我看来,这一过程没有这么玄,甚至可以说,“诗体解放”从唐诗到宋词的转变开始就一直进行着,未必需要经过所谓“古典”到“现代”的“断裂”。相比宋词,唐诗更讲究韵律和对仗,也就更能表现情怀气韵,比如杜甫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再悲的事,被唐诗的韵律一美化、宇宙意识一升华,悲剧

冯唐和余秀华之间隔了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