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麻疹防治知识讲座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卡他症、结合膜炎症、粘膜斑及典型皮疹诊断不难。非典型病例需借助免疫学确诊。
鉴别诊断
需要及风疹、幼儿急疹、药物疹等鉴别。
风疹:前驱期短,全身症状及呼吸道症状轻,无口腔粘膜斑。发热1~2d出疹。皮疹主要见于面部和躯干,1~2d即退,不留色素沉着,不脱屑。
幼儿急疹 :幼儿急起发热或高热3~4d,症状轻,热退后出现玫瑰色散在皮疹,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甚少,经1~2d皮疹退尽。
药物疹 近期有服用药物或接触药物史,皮疹呈多样性,痒感,伴低热或无热,无粘膜斑及呼吸道卡他症状,停药后皮疹可渐消退。
临床表现
麻疹的传染性极强,人类为唯一的自然宿主。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以往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成人多因儿童时换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力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故近几年来成年人麻疹及8个月前婴儿发病率有增加增加趋势。成年人病例增多同样源于体内有效麻疹抗体缺乏,一部分患者过去未接受麻疹疫苗接种,另一部分接种过疫苗仍然发病。流动人口患病数增加可能及流动人口疫苗覆盖率低有关。
第 4 页
潜伏期约10天(6~18天),曾接受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
(一)典型麻疹分三期:
1、前驱期:
从发病至出疹前一般3~5天。发热、咳嗽等上呼吸炎、粘膜炎、病毒血症、口腔粘膜斑的出现早期诊断有价值。麻疹粘膜斑(斑)——在口腔粘膜告第一齿处,~1大小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该粘膜
斑亦可见于唇内,出现2—3日即可消失。
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病程2~3d,口腔双侧第一臼齿的颊粘膜上麻疹粘膜斑(科普利克斑),初起时仅数个,1~2d内迅速增多、融合,扩散至整个颊粘膜,2~3d内很快消失。
2、 出疹期发病3—4日耳后、发际渐及耳前、面颊、前额、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足心,2~5日布及全身。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5,稀疏分明,疹间皮肤正常。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肺部可有罗音。嗜睡或烦躁不安。咳嗽加重,结膜红肿、畏光。查体:浅表淋巴结肿大、肝及脾大。肺部常闻干、湿性罗音。
第 5 页
3、 恢复期:
3~5d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褐色色素斑,1~2周消失、留有碎屑样脱皮。
(二)非典型麻疹
1、轻型:
潜伏期3—4周,发病缓、体温低、皮疹少、咳嗽轻、疹色淡、并发症少。
2、重型麻疹:
多见于全身情况差,免疫力低下,或继发严重感染者。
可分为中毒性麻疹、休克性麻疹、出血性麻疹、疱疹性麻疹不同类型。
3、成人麻疹症状:
成人麻疹症状严重、易导致多脏器损害,同时病情不典型呈多
麻疹防治知识讲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