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最新旧城改造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旧城改造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2
旧城改造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兴起,旧城区成了房地产商争夺的黄金地段,掀起了旧城地段建设开发的高潮。在这样的形势下,旧城拆迁改造与
旧城改造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2
旧城改造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兴起,旧城区成了房地产商争夺的黄金地段,掀起了旧城地段建设开发的高潮。在这样的形势下,旧城拆迁改造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成了一对矛盾。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旧城拆迁改造,是我们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我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做法
我市在古城保护工作上不断强化规划管理,在旧城改造的建设工程审批过程中,规划部门和文物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对历史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名胜古迹,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在此根底上,加大投入,科学保护,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1、从单体保护走向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假设仅仅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单体,不可防止将会割断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一处处文化遗产也将沦为“文化孤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核心和灵魂,在于它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多年来,我市不断加大街区的整体修缮力度,对金东门历史文化街区600米长的东大街“三线下地〞,按传统格局铺设石板路面,整修沿街商铺店面300多家;对北门历史文化街区近百家的沿街店铺进行了风貌整治。同时,采用财政投入与利用民资相结合的方法,先后对金东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李园船厅、上池斋药店、杨家大院、家舒巷古民居建筑群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恢复和修缮。
4
2、从单纯保护走向多元利用。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最好的保护就是利用,最好的利用就是保护。我们借鉴成功地区处理历史街区与文化旅游关系的经验,开辟博物馆、陈列室、纪念馆等,展示兴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街区内文保单位的功能,在兴化县署中设立的范仲淹纪念馆;在赵海仙洋楼中设立兴化中医药博物馆,并邀请名中医坐诊;恢复上池斋药店制药、抓药等传统工艺;在成家大司马府中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以及木船制造技艺、茅山号子、垛田农民画、烙画、木雕、戏服、脸谱等专题馆,真正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多元化利用。
3、从建筑保护走向以人为本。在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一是重视街区原住民的作用,采取措施,吸引广阔民众参与到名城保护中来,使之积极支持并参与相关保护工作。二是通过对现有文物、历史建筑内部设施的适度改造,使古街巷能够根本满足现代生活需要,为居民提供给有的便利,延续其历史文化传统,实现名城和街区的保护与群众生活改善的有机结合。三是保证历史街区居住人口的适宜密度。我们采取产权置换、经济补偿等手段疏散一局部居民,同时保存一些价值较高的建筑,将一些价值较低的房屋建成绿化带等配套设施。
4、从静态保护走向传承记忆。文化的传承是动态的,我们重视对萌生、扎根于历史文化街区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原有社会生态系统保护,防止割裂历史街区与历史传统文化之间原生的、紧密的联系。在金东门大街建设以“传统手工业〞为主体的特色一条街;建设传统木船、水车、湖彩蛋、沙沟鱼元、中庄醉蟹、安丰三腊菜等十个生产性保护基地;开发建设兴化非遗产业园,建设具有兴化特

最新旧城改造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unny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