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后期的配合实例.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活动后反思——关于教案中教学环节的调整
讨论教案时我们对两个环节的先后顺序有争议,一个环节是幼儿统计自己在小一班一共有多少件物品,,验证放在后面,我们担忧可能孩(1)活动后反思——关于教案中教学环节的调整
讨论教案时我们对两个环节的先后顺序有争议,一个环节是幼儿统计自己在小一班一共有多少件物品,,验证放在后面,我们担忧可能孩子在实地又会发现新的刚刚刚没提到的物品,,又担忧小班的孩子带出去以后收不回来,不能再专心完成统计的活动.
最后我们决定还是按原方案,先验证再统计。
第一组小组活动完毕后,我们发现第一,在实地验证过程中确实发现了之前没有提到的物品,如书包柜上“有我的照片”.第二,孩子对活动充满兴趣,带着验证的任务去教室或走廊,孩子的注意力始终是很集中的,返回到睡房后也不存在收不回来的现象,完全可以非常顺利地完成最后的统计活动,这种动静交替的方式,也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因此,我们没有再对教案进展调整,其他组幼儿也按此步骤开展活动。
(2)根据幼儿的表现,进展材料的补充:
在第一次进展小组活动的讲述环节中,牛牛说道:“走廊里还有我的作业单”,当时,我们的教具没有准备孩子的作业单图片。于是,课后,我把这个情况和金老师做了一个沟通,我们一起重新寻找了一次幼儿的物品,我们一起拍照、对幼儿的学习材料、教学教具进展了一个补充。

后期的配合实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rozn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2-03-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