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升和毫升
1、容量的含义:容器能盛液体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
2、升:“升"是常用的容量单位。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用“L”表示,1升即1 L。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 1 分米,即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找出周期。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中的问题比较方便。用总数除以每组的个数,再看余数,余几就看第一组中第几个的颜色,假设没有余数,就看第一组中最后一个.
例题:有同样大小的红珠、白珠、黑珠共180个,按4个红珠、3个白珠、2个黑珠的顺序排列着。红珠有(80 )个,第105个珠子是( 白 )颜色的。
180÷(4+3+2)=20(组)
4×20=80(个)
105÷(4+3+2)=11(组)……6(个).
三、观察物体
1、观察物体要正对着物体观察。同样的物体,从不同的面看到的图形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不同的物体从同一个面观察,看到的图形也有可能一样。
2、从一个点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3、识别物体面的形状时,要先确定每个面有几个小正方形,再详细分析每个面的形状。
4、正方体和球体,从前面、左面、右面、上面看,形状都一样。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2、统计表中“合计”是几个工程数量的总计。
3、通常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数据。统计时,数数据要按顺序数,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每数一个都要做好标记。统计完之后,检查一遍统计的数据总和是否和题中数据总和相等。画条形统计图的步骤:(1)看清每一格代表的数值是多少, 确定高度,并标上数据。(2)画框,连成一个条形.(3)画阴影。(4)写好日期、图名.
4、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 (2)先求和再求平均数,即:
( 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
5、运动可以使脉搏跳动加快,呼吸也会加快。运动强度越大,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越多。统一运开工程,运动时间越长,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越多。成人脉搏是每分钟60—100次属于正常,一般是80次/分钟。儿童80-90次/分钟。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1、步骤:(1)弄清题意,明确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列式解答。
2、分析问题从问题想起,去寻找相关的条件,逐步解答问题。
3、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归一法”:每份的数量不变,解题时先求出“每份是多少”。
“归总法":总数不变,解题时要先求出总数是多少。
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长=面积÷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长方形的宽=面积÷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边=周长÷4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六、可能性
1、“一定”、“可能"、“不可能"可以用来描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数量多,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小.
3、公平的游戏规那么:两人摸球的个数相等,可能性就相等,游戏规那么就公平。
七、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按由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即:同级的运算,从左往右算,哪个在前就先算哪一个。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一道混合算式中含有两个或多个小括号,那么这几个小括号里面的部分可同时进展计算,互不影响。
4、进展混合运算时,不能随意改变运算顺序,必须按照上面三条法那么进展计算.
例1: 40+60×3 40+60×3
=100×3 (错误!) =40+180
=300 =220
例2: 148-48×2 148-48×2
=100×2 (错误!) =148-96
=200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