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3古诗二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妙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精品文档请下载)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淘气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考虑: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得意、纯真和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精品文档请下载)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稳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根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穿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络,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精品文档请下载)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突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 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3.老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边看图,考虑: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答复以下问题。牧童开场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3古诗二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pcfxx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