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辩证的眼光看可持续发展
学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学号:13207015 姓名:李未建
从长远的地球的历史来看,人类的历史是短暂的,在这短暂的历史当中,人类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人类的历史上,处处可见为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奇功而自豪,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却鲜有提及。
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如过度地消耗资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无节制地人口膨胀,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出现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逐渐消失,沙漠化、表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更使人类亲自体味到了自身生存环境所面临的危机。我们耗尽大自然的所有宝贵资源的时候,自然界就会成为僵死的质料;我们在破坏了其他动植物存在的条件时,人类自身的存在也就成了问题。这一危机的最终结果可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完全破坏,即人类生存环境的丧失。
一、重温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
、恩格斯在分析自然的时候,强调自然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且这种规律是不依人的意识和意志而改变的,但只有人才有意识,人们可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并利用好它为人类服务,但是一度超过了界限,我们人类就会要遭受自然的报复。马克思指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恩格斯指出:“事实上,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恩格斯承认“人对自然的统治”,但是“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这些自然规律,从而能够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
,实践是指人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马克思认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人作为主体,首先有其存在的自然前提。“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是在他们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因此,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存在和活动依赖于物质自然界。其次,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单单是一个“自然的人”,还是一个“社会的人”,是一个“支配一切自然力的那种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的人。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是一种实践关系,人和自然界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彼此联系着的。实践作为一种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是对象化与非对象化的统一过程。对象化即主体的客化,自然的人化。它通过把人的本质力量和能力从主体的运动形式转变为客观对象的方法,在劳动过程中创造某种对象恩格斯说过,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优于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标志就是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能通过生产劳动自觉地利用和支配自然。但是,恩格斯又特别警告人们,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人类不要站在自然之外去统治自然。如果这样做,自然界必然无情地报复人类。他说: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二、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1
用辩证的眼光看可持续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