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个人-一种影响-读《跟孔子学当老师》有感doc.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
一人 一世界
——读?跟孔子学当老师?有感

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的弥高〞,心悦诚服地跟在后面,收获“从游〞之幸福与快乐。“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
三、更新教学方式,构建生命课堂
由孔子缔造,并付诸实施的大自然中的“从游之乐〞这一古典的教学形式其最根本的行动与观念乃是:置身于大自然中,这有利于师生美好的生命情怀得到释放与交融,进而又在天地之气的感染下,激发、稳固生命已有的美好情怀,或者养成更加美好的生命情怀。甚至连龌龊环境中污染的心灵都可以得到净化-----此即张载所说的“变化气质〞。 孔子之所以喜欢在大自然中教学,其最根本的考虑乃是通过对大自然进行审美,来到达其大教教心的目的。孔子总觉得,仁者、知者是那些爱山水的人,且能依靠对山水的审美来安端、加固自己的清澈仁心。在这一点上他就是典范。他看见天体运行不止,就能体贴出其中的“健〞美,看到大地的广袤无垠,就能感觉出大地具有滋养生灵、承载万物的至上仁德,所以要想成为君子,就必须经常像他这样体贴天地之美。此即?周易?所谓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实说到底,天地之所以美,是因为孔子的心美。长期来是带着学生做程式化的教学,实在难以将师生的生命情怀尽情展现,并达成交融。特别是现代学生知识面较宽,思想较活泼,对新事物渴求较高。因此,古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学习的要求了。我们必须更新教学方式,创立高效生命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故生命化教学势必成为根底教育教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课题。当然,对今天 “新式学堂〞〔 即生命化教学〕,有的人会持疑心的态度,但更多的教师与学生都在渴望乃至已在实践。他们都踊跃到大自然中去陶冶一下压抑已久的心灵。师生的美好生命情怀备受压抑的现代教学世界中创造大自然中的“从游之乐〞, 曾经成为中国教师自19世纪末期就开始遭遇的一大难题。今天的教师同样无法回避它,因此它堪称教学领域的“世纪难题〞。当代教师在面对上述“世纪难题〞时,首先需要解决的依然是自己的心灵,要有一颗懂得欣赏大自然之美的心灵,这才是首要的功课,而不是将希望首先寄托于以技术的方式将大自然搬到教室来。能不能去大自然教学不是致命的问题,不过是为了品尝更好的教学形式。真正致命的问题仍是能否诲人不倦、授之以渔。所以,“学〞仍是教师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学〞,就会有很多的“心〞与教。在此情况下,学生们也一定会谅解我们不能带他们投入真实的可以触摸到的大自然,而我们自己也不会为无法置身于大自然的审美熏陶而遗憾不止。
四、 “授之以渔〞 和“心灵的共鸣〞
向学生传授真正能触及心灵的“渔〞,并因此让他们更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的爱;反思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不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这至关重要。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才是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另外,仅对学生的爱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教学内容,而且教学内容越多越好,越能显示老师对学生的爱。真正的教学乃是以师生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为根底,非得要师生之间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发生共鸣,才会发生真正触及师生心灵的教学。将自己的求学经验与心

一个人-一种影响-读《跟孔子学当老师》有感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16581885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