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24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规划(十三五)
(2015—2020年)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从专业办学条件和教学管理的实际出发,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逐渐加大改革力度,优化专业结从而逐步构建和深化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凸显“动口能力+动手能力”、“课证融合” 、“以赛辅教、以赛促学”有机结合的高素质外贸行业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五个主要板块:专业基础能力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专业综合性实践模块、素质课程模块、拓展能力课程模块
4 / 24
。主要课程有:《商务英语》、《英语精读》、《外贸英语会话》、《外贸函电》、《外贸单张》、《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国际贸易实务》、《外贸业务模拟》等,同时,该专业定期邀请业内人士来校讲座,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拓宽学生课外知识。
2.专业优势与特色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国际商务环境下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自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水平评估以来,通过市场调研、专业研讨、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把脉,商务英语专业积极践行专业建设,大刀阔斧进行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新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08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有较大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 “工学融合,践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培养社会真欢迎一线高端人才”的办学理念,从而逐步构建和深化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凸显“课证融合”、“动口能力+动手能力” 、“以赛辅教、以赛促学”有机结合的、基于“课岗证赛融通、工学紧密融合”高素质外贸行业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并紧密依托外贸行业(致力建立“政、校、企”三方合作关系)发展本专业,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的道路,建立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机制。
5 / 24
四、专业建设规划基本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因此,我院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依托学校“工学融合,‘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培养社会真欢迎一线高端人才”的办学理念,即以“校企合作”为核心,重新思考“培养什么人”、“谁来培养”、“怎么培养”等核心问题,如下图所示。
7 / 24
(1) 根据职业岗位群需求确定专业培养方向
向校企深度融合迈进,使企业全方位参与包括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在内的人才培养过程。首先校企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决定专业开发与建设以和专业培养方向等内容;其次在确定专业培养方向时引入岗位职业标准,结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培养人才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具体能力;第三是注重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追踪行业的最新发展和就业市场对就业者知识、能力的需求。实现专业培养方向与企业人才标准的“零距离”接轨,从而能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为目标,确定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方向:在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合作公司、国际商务机构从事对外贸易、国际商务、项目运营和国际商务营销实施等工作。其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有:涉外企业的外贸业务员、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国际商务师、国际商务操作员、翻译、涉外秘书等需要从业者具备英语和商务两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职位。其他能胜任的岗位还包括:中外资企业的业务员、文员、行政助理或商务助理;事业单位和机关涉外部门的职员;翻译公司的行政助理或初级译员;中外企业从事财务、市场、销售、生产、后勤等需要用英语开展工作的基层人才。
(2) 构建“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我们打破了以往的学生学习制度,将学生课堂学习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引入到三年制专科教育的教学环节中去。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习基地,如语音室、模拟实训室等给学生模拟实习的空间和舞台,使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为走出校园做好准备。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
7 / 24
“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加大与政行企的深度合作,从而加强学生实习与实训的力度。使学生在学校通过四个学期的校内集中学习(理论+实训),通过第五学期的校内外岗位实习的“学做”过渡、深化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