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白洋淀心得体会(共3页).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红色之旅游后感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红色之旅游后感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感受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体验革命老区的生活气息,我院党委组织全院优秀共产党员到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地——河北省冉庄地道战遗址和白洋淀革命文化胜地考察学习,开展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参加了这次心灵洗涤的红色之旅。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中一处重要的战争遗址。 1937年“七·七”事变后,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御外侮,于1938年春开始挖地洞,并由单口洞逐步发展成为双口洞、多口洞,最后挖成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整个村落设有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并筑有多处战斗工事,构成一个立体火力交叉网。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武工队、野战军积极开展地道战,神出鬼没的打击敌人,致使敌人“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共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还保留着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我们还进入地道,亲身感受一下前辈们是如何在地道中打击敌人的。构思巧妙的地道口,火炕上,灶台下,井壁上,还有地道中的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不禁让我们佩服起革命先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就像电影地道战中,最后高传宝揪着小鬼子的衣领说:“你抬起头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接着我们又去了美丽的白洋淀。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江泽民主席曾亲笔为其题词:“华北明珠白洋淀”。白洋淀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活跃着一只闻名中外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他们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谱写出一曲曲全民抗日的凯歌,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显示出燕赵儿女的聪慧勇敢与不愿做亡国奴的英雄气概。
我们乘船渡水穿行在连绵不绝的芦苇丛中,在欣赏美丽湖景的同时,不由地追忆起当年雁翎队驾小舟神出鬼没于芦苇荡中的那段革命岁月。在“白洋淀文化苑”著名的“雁翎队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反映雁翎队员作战和生活情况的珍贵历史图片、文献、图表,以及雁翎队曾经使用的抬杆、土炮、枪排子等实物,真实再现了雁翎队从成立到抗战胜利的光辉历程。同志们一边参观一边交流心得体会,无不为革命

白洋淀心得体会(共3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lfsnxh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