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才能:a、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在朗读在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b、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和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精品文档请下载)
(2)过程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才能:a、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在朗读在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b、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和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精品文档请下载)
(2)过程和方法:结合图片,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来熟悉课文,通过合作探究,来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
教学方法:尝试、朗读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1、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黄河.
2、让学生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激起学生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不同角度,不同地域的黄河,加深对黄河的认识。
(二)、过程:1、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
背景介绍:1938年,抗战正在剧烈进展,,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着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冲动,,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鼓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精品文档请下载)
作者简介: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精品文档请下载)
2、出示生字,让学生注音,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澎湃( )( )
气魄( ) 高山之巅( )
狂澜( ) 哺育( )
浊流( ) 屏障( )
3、朗读课文。要求,通过范读、自读、齐读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容.
4、整体感知课文,通过结组讨论,老师指导,让学生明确作者思路,理解文章构造,并初步理解课文中心。
(1)、本课题目《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作者思路是“序曲—主体—尾声"请结合诗歌判断一下.
(3)这首歌词的一、三节是首尾照应,但两段文字的着眼点一样吗?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
《黄河颂》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