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习作教学设计
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依次习作,也是依次不限定习作内容的自主、自由习作,教材对习作内容、,几乎每册教材都安排一次自主式习作,看似雷同,其实变化很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触发回忆
(播放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妙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明确要求,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考虑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老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老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我听着《童年》这首歌,便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热极了。,妈妈刚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吃西瓜呀?”
“你这只小馋猫,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热,等他回来,我们一起吃。”妈妈笑着答复,走进灶头间里去了。
我盯着西瓜,舔了舔嘴唇,,于是我撅起嘴,动开了脑筋。一会儿,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那时候,我人矮,没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轻轻-推,西瓜渐渐地向桌边滚动了。这时,我赶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来:“妈妈,西瓜要滚下来了!”话音刚落,没等妈妈走出灶头间,西瓜“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掉成好几瓣.
妈妈捡起西瓜,一边抱怨,一边叫我赶快吃掉几块。我快乐极了,边吃边露出得意的样子:妈妈这下可受骗了。我偷偷地朝妈妈一看,见她没发现什么破绽。于是,我咧开嘴笑了.
“笑什么?”妈妈奇怪地问道。
“西瓜又凉又甜,真好吃!"我淘气地答复。其实,我的心里最明白。
如今回想起来,可真觉得有点好笑。
2、老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哪些地力一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含什么呢?你有表达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假设有请马上写下来。(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指导构思,有序表达
1、读写联络,领悟表达方法。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读了许多有关童年趣事的作文,谁愿意把所摘录的精彩片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2)在如何安排材料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老师小结归纳:安排材料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开展的先后次序
童年趣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