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新课程创新教育下的赏识教育.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新课程创新教育下的赏识教育
王晶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浅谈新课程创新教育下的赏识教育
王晶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学生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学生”的意念中消沉。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学生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目前“赏识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早已摆在了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赏识”即欣赏、认识,它提出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力。作为教育者我们应注意挖掘,积极引导,激励学生发挥最大效力。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它和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教育是不同的。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是要把人培养成为“修身、养家、治天下”的圣人,即使一个人很不错了,仍然看到的是他的不足。传统教育的影响,使中国的家长信奉“棍棒教育”超过信奉“赏识教育”,而教师们也觉得“师道尊严”比较好。这种一叶障目,只见劣势,不见优势的做法,打掉了人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受教育者受到的压抑是可想而知的。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行赏识教育。
本学期,我接了两个程度比较差的班级,和以前的重点班相比,这两个班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我积极的调整了自己的上课时的语言,多在鼓励方面下功夫,短短的半年时间,我教的班级的语文成绩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实,这些学生在素质上并不比那些重点班的学生差,只是他们自己常常忽略自己,对自己不能严格的要求,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这种松懈的状态,而这种不良的状态自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以及自信心。因此,适当的在这样的班级中实施赏识教育是能够受到一定的成效的。
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提高教育素质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实施赏识教育,必须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学生素质不一,性格各异,需要教师去做细致的工作,了解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后进生、差等生。不能认为后进生、差等生就一无是处。有一件事给我触动很大,有一次一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写了一个别字,当即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给他指出,这位教师觉得该生让他当众下不了台,一怒之下把这位学生轰出课堂。从此以后,这位同学一蹶不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在这位老师上课时更是提不起精神,还经常逃课,老师对该生的表现极不满意,经常批评他,他也觉得自己无药可救,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试想,如果当初这位教师能从学生指出自己错别字的时候感觉到该生求学的认真态度,采取恰当的处理方式,也许这位同学不会变成这种状态。这件事给我们一个启示,教师的言行可以影响一个人,甚至是他的终身。所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二、进行赏识教育要有爱心、有耐心
要赏识一个人,必须接受一个人,对学

浅谈新课程创新教育下的赏识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