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
现在学,12岁,白血病,一天治疗完后悄悄离开病房,家人和医护人员四处寻找,最后在医院太平间外面找到他,护士问他为什么来这里,他说:“我去看太平间在哪里,去看看我死了违拗, 不合作, 哭吵不休。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63页
(三)反抗
表现为拒绝住院治疗, 乘人不备逃跑;
对医护人员不理不采, 或故意叫喊, 摔东西, 拒绝接受各种诊疗措施;
对前来探视的父母十分怨恨, 面无表情,沉默抗拒;
有的父母因患儿病情过分紧张, 焦虑, 对其过分照顾, 在孩子面前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要求过高或加以指责, 家长对医护不满的心态可导致患儿对医护的愤怒或抗拒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63页
(四)抑郁自卑
疾病久治不愈, 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 尤其是年长儿童能意识到疾病的严重后果, 丧失治愈的信心。
某些疾病引起外貌体型的改变, 产生难以见人的心理。
因住院治疗,长期不能上学,学龄儿童会担心影响学习成绩, 从而加重忧虑。表现为沉默寡言, 唉声叹气, 自卑; 不愿继续治疗,严重者出现拒食,自杀观念; 有的怕自己外貌改变被同学朋友看见, 拒绝别人探视。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63页
(五)发脾气
病儿在入院初期, 因离开父母, 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活动受到限制时就会发脾气。表现为: 大哭大闹,躺在地上打滚、 冲撞、 打人、 咬人。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63页
(六)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夜惊、梦魇
睡行症
1. 入睡困难:大多因为父母抱着睡形成不良习惯或因医院陌生的环境所致。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63页
2. 夜惊:
* 病儿在入睡一段时间后突然惊醒, 瞪目起坐, 大叫哭喊, 躁动不安, 气促出汗, 表情恐怖, 意识朦胧。
* 与以下因素有关: 家庭成员的病重或死亡, 初次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 外伤, 意外事件所致的焦虑不安; 睡前听恐怖紧张的故事或看紧张的电影电视, 白天过于兴奋。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63页
3. 梦魇:在夜间熟睡时, 突然做恐怖的梦而惊醒, 伴有紧张, 出汗等。它不是病态, 而是在浅睡时发生恶梦, 一般不需治疗。
4. 睡行症:也称夜游。睡眠中突然坐立或穿衣起床走动或做复杂动作, 表情茫然, 意识朦胧, 数分钟或更长时间后自己重新上床睡觉, 次日不能回忆。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63页
三、儿科常见疾病的心理问题
(一)急性儿科疾病的心理问题
急性发作的儿科疾病导致患儿强烈的情绪变化,可产生恐惧、焦虑、烦躁、抑郁、淡漠和易激惹的情绪反应。
(二)高热时的心理问题
可出现谵妄、精神错乱,有的出现定向力障碍,躁动、哭泣、紧张、恐惧,甚至出现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63页
(三) 残疾患儿的心理问题
主要为自卑和抑郁心理。
(四)慢性疾病患儿的心理问题
如儿童哮喘、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癌症或先天性疾病等可以引起患儿持久的心理问题,如抑郁,发生率为10%~30%。家长过分的关心保护或焦虑会加重患儿的抑郁。有的表现为社会退缩行为,敌视等。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63页
(五)遗尿症患儿的心理问题
患儿感觉不光彩,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回避集体活动,可逐渐形成孤独、内向的性格,部分患者智力较常人偏低。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63页
(六)白血病患儿的心理问题
1. 心境恶劣:离开家庭环境和亲人, 较长时间住院, 疾病的不良刺激, 痛苦的治疗(如骨髓穿刺, 静脉穿刺), 导致儿童产生悲伤, 好哭, 易怒, 易烦恼等。
2. 产生不良行为:
(1)娇气和任性: 对疼痛过于敏感, 任意支配他人, 如
父母不迁就则哭闹不休。
(2)情绪不稳定: 易发脾气、 挑食、挑玩具、摔东西。
(3)攻击性行为: 好斗、好争吵、难与他人相处。
3. 不安全感和恐惧感:由于住院后经常打针, 服药, 儿童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63页
4. 不配合治疗与羞见同伴:由于白血病需长期服用激素或使用环磷酰胺等, 可引起满月脸, 体型改变, 脱发。年龄较大儿童, 特别是女孩会羞见同伴和不愿回学校学习, 有的将药物丢掉及不配合治疗。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63页
5. 焦虑、抑郁与自杀:大龄儿童认识到白血病不易治好, 治疗操作带来的痛苦, 担心父母花钱太多而负债, 出血症状加重时认为自己是父母的累赘, 长期住院影响学业等, 都导致儿童产生焦虑、抑郁和厌世的念头。
现在
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