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株高主效QTL,qPH3.1的克隆及其功能验证_图文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合,将该交换单株进行自交或与轮回亲本回交,那么在它的后代家系中,基因型杂合的一侧染色体区段必然发生基因型的分离,然后根据基因型将该家系分成3组(自交群体或2组(回交群体,然后统计组间表型是否存在显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合,将该交换单株进行自交或与轮回亲本回交,那么在它的后代家系中,基因型杂合的一侧染色体区段必然发生基因型的分离,然后根据基因型将该家系分成3组(自交群体或2组(回交群体,然后统计组间表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控制QTL的功能基因位于基因型杂合的一侧染色体区段;如果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控制QTL的因子位于基因型纯合的一侧染色体区段。这种策略也被一些研究所采用Gae et a1.,2008;Xie et a1.,2006;Yang et a1.,2010。
抗玉米茎腐病的QTL,qRfgl的精细定位就是采用该策略(Yang et a1.,2010。作者首先利用不同的作图群体(BClFI、DH、F2、BC2F1和BCaFI证实g赡J l15之间。精细定位从BC3F1代开始,在BC3Fl代鉴定到24个交换单株,24个单株同轮回亲本回交后产生BC4Fl家系。每个交换单株所产生的BC4Fl代家系,根据供体片段的有无,均可以划分为2种基因型。统计每个家系2种基因型间表型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判断每个交换单株所携带的供体片段是否含有抗病基因,进而决定QTL的位置。同时将在BC4Fl 代家系中鉴定到的新的交换单株继续回交产生BC5Fl代家系,。照此重复,直至利用BC5F1的交换单株,最终将qRfgl定位在大约500kb的区间。
在玉米上,尽管人们开展了大量的数量性状的研究,有关QTL的报道也非常多,但大部分研究都只停留在QTL初步定位水平上,精细定位和分离克隆的QTL并不多,除了前面介绍的隐J『,玉米中已经分离克隆的QTL还有Tbl (,Tgal(teosinte glume architecture J『和qH06。
为研究玉米与其祖先大刍草在植株形态上的差异,利用玉米×大刍草的杂交后代进行了QTL分析,在第一染色体长臂鉴定到了一个控制分支数、可解释40%表型变异的QTL位点tbl。玉米tbl突变引起顶端优势的缺失,腋生芽过度生长。在tbltbl纯合植株主茎的基部茎节产生大量的分蘖,一些上部茎节生长有长的次生分枝,次生分枝上长有雄花序。由于分蘖和上部的次生分枝来源于腋生分生组
玉米株高主效QTL,qPH3.1的克隆及其功能验证 图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