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文章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文章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全文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对于这样思想性极强的文章,我在备课时尤其谨慎,以免踏入“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的误区。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要踏踏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不可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思想教育课。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本课从文体知识入手,教学生布局谋篇的基本规律,但并非只注重文章的表现形式,因为 “无论结构、语言还是写作方法,都要服务于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力
求注意正确处理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关系,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出发,理清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从语言入手,理解内容,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
为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组织材料有重点、层次清晰有条理、刻画人物有方法”,从而学会布局谋篇的知识。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
关注了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及预习方法的指导。教学伊始,我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掌握学生对文中字词的读音把握和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养成入脑入心的认真态度,提升其自学能力。
关注了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回忆课文讲述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