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
春望
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
过零丁洋
1
杜甫
他是谁?
①他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年代。
②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③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④他的诗艺术化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⑤后人尊称他为是座中点歌的人,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诗人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忧国忧
民的思想感情。
19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说出忧国忧民的名句。
20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21
我能把这首诗读好。
比一比,赛一赛
一、音读
22
对照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二、义读
23
请结合情景,说说诗意。
南宋光宗绍熙三年,68岁的我(陆游)闲居在农村。农历十一月四日夜,突然狂风暴雨,……
24
我一身病痛,孤独地躺在荒凉的乡村里,但是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呢。夜深了,风雨洒落,我梦见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
25
第一句中哪些词语写出诗人处境的艰难?一、二句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卧”而“僵”, 可谓形体衰惫;“村”而“孤”,可谓寂寥孤苦。
塑造了诗人 自己虽年老体衰,闲居乡野,但仍不自悲自伤,期待着江山一统。
26
陆游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他在诗中是如何将两者联系起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将风雨与战争联系起来,一场突然而起的暴风雨触动了他的情思,窗外呼啸的风声,雨声,在他听来就好象当年战场上铁骑奔突之声,若不是诗人曾经驰骋沙场,若不是诗人怀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决不可能写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诗。
27
过 零 丁 洋
文天祥
28
我读《过零丁洋》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读出感情。
一、音读
29
合作学习:看看你有哪个地方不能理解的,请教请教你的学习小组成员。
30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艰苦的生活经历从读书做官开始,以微薄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31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32
诗人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
33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34
颔联用了什么修辞? 两句有何联系?
用了比喻的修辞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35
描绘作者在颈联中的心理活动,并简要赏析这两句。
去年抗元兵败,从惶恐滩头撤退,可谓惶恐不已;现在兵败被俘,途经零丁洋,真是孤苦伶仃。
赏析:这里用两个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天然巧合加上诗人杰出的艺术构思,创造出这样神奇的一联绝对。
3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什么会成为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
这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37
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试分析本诗的写作特色:
38
说出舍生取义、透着铮铮骨气
九古诗四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