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父亲的智慧.doc1一个父亲的智慧样样都不错却没有一样特别强的人,找工作比不上有『金刚钻』的人。有的办法如同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朋友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太糟糕,他不准备让孩子上普通的学校,而是想送到私塾类的学校读书,到了中学阶段就送到国外读书,想听听我的意见。我问了他三个问题:第一,你自己退休后是不是希望到国外生活?他回答说不愿意,自己已经习惯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喜欢这里的朋友圈子。第二,愿不愿意接受和独生子女远隔重洋、几年见不了一次面的局面?他说也不希望这样。第三,让孩子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后,再让孩子回到中国来工作和生活,孩子能不能适应、会不会开心?他马上明白了。我说你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有意见,就让孩子从小脱离这个教育制度,实质上就是嫌洗澡水脏了,把孩子一起泼掉。让孩子从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回头又希望孩子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比如要孝顺父母等,这可能吗?我看到并听说过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了。我一个朋友的孩子9岁时被送到国外读书,现在20岁了,世界观和父母格格不入,完全是一个“香蕉型”――黄皮肤的西方人,孩子和父母都很痛苦。2我认为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合力的结果。但是现在社会信仰缺失,道德水准下降,网络和媒体传播着很多负面的东西,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相当不利。学校教育也的确存在很大问题,小学中学本该是普及教育,大学是精英教育,中国的现状则刚好相反。中学的分数教育导致把最优秀的老师都集中到最优秀的学生身上,搞什么奥数班、实验班、重点班,一所中学培养出几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就认为成绩巨大,忽略了大部分成绩普通的学生,所以中学是精英教育模式。大学反而是普及教育,大量扩招导致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初中时让孩子住校,有助于顺利度过叛逆期孩子上初中时是和父母关系最特殊的阶段,因为这是孩子心理叛逆最严重的时期。我的经验是找所环境好、管理好的学校,让孩子住校。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实际上还是小孩,对父母挺依赖的,但又以为自己长大了,想推翻父母亲的权威。如果在家住,往往容易嫌父母??唆烦人,容易和父母吵架,但住校一个星期回家一次,见了父母很亲热,来不及吵架又要回学校了,有助于平稳度过叛逆期。我儿子小学阶段都是自己一个人睡,初中住校后回家可怜巴巴地拿着铺盖要到我们房间打地铺,我们只好把床扩展成3米多宽,让儿子周末跟我们住一个房间。初中住校的经验经过很多朋友家庭的验证,对孩子度过叛逆期的确很有帮助。3高中让孩子按照“木桶”理论去学习我儿子学习成绩中等,想考上他心目中的理想大学难度很大。我跟他讲,高考就是遵循“木桶”理论。一门课90多分了,想增加几分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而另一门课60多分,要提升到80多分则相对容易得多。所以,高考复习就是不停将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找出来,加高它,当这个“木桶”所有的木板都不短了,成绩也就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了。另外,“木桶”的底就是身体,比一圈木板更重要,为什么很多考生的高考成绩还不如平时,不是智商问题,是高考复习实在太累了,身体状况下降,自然发挥不好。木板的黏合剂是心情,一定要把高考的准备过程变成轻松快乐的过程。我儿子从高二开始按照我的“木桶”理论去复习,不断找出自己的短板去加高,成绩一步步提升。同时他每天坚持练陈式太极拳,保持了旺盛的体力;喜欢玩魔术,边备战高考边练一些自己喜欢的魔术节目,和同学们一起成立魔术社搞表演,保持了愉快的心情。离高考还有
一个父亲的智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