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成形的点画却通过“接笔”方式,并且大量在《书谱》中出现。一方面短化了书写的节奏,以点画为短节奏的书写方式,在连绵大草出现之前是一种主流的书写方式,短化的节奏,使得书写起伏更为丰富,也更为明快,更有一种用笔如用刀的书写快感。同时这种“接笔”形成的点画形态没有一笔成形的点画那样干净与完整。“接笔”相接之处总会有一些凹凸的形态和不规那么的形态。这样又使得《书谱》带有粗糙之感,不同于王羲之在《十七帖》中常用的“切转”那种规整。“接笔”也是有别于王羲之行草书以及《十七帖》“切转”的用笔方法。
这种“接笔”也被细心的读者挖掘出来,但惋惜的不是作为解读《书谱》系统笔墨语言的一种符号,而是作为一种新颖的技法,这些技法解析得越多,不是离《书谱》的精神越近而是越远,碎化与肢解了《书谱》。在《书谱》中孙过庭虽然以王羲之“一搨直下”的用笔为主,但他平民化的审美洋溢着对书写的热忱,
拉开了王羲之那种贵族式的高雅而
精致的笔墨精神。他并不在意书写中
大量的“节笔”与“接笔”带来粗糙的
点画形态。有时也用精细的笔锋挑拨
点画,但也应笔随形,不像王字的精
心与规整。有时存心在笔底里透射出
邋遢的率真性情。这种不计工拙的用
笔方式与笔画形态就是寻求书写自
由的精神话语。“破”而“纷”书写意象
在粗暴的点画形质中得到很好的表
现。《书谱》粗粝激荡的点画意象中
充满着一种书写自由的奔放。“节笔”、“接笔”、粗糙的锋毫,粗细比照悬殊的点画,枯笔等正是孙过庭书写气质的形象写照。
另一方面有不少的枯笔出现。事实上大量“节笔”本身就带来了大量粗糙的笔画形态,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破锋出现的枯笔。从墨色上《书谱》枯笔要比之前的一些帖学经典要多得多。在张旭狂草之前和颜真卿稿书出现之前,《书谱》是枯笔较多的一种书法文本。我们虽然不能说这是孙过庭的一种墨色语言的表达自觉,更多是一率意、自由的运笔方式的结果。他不像颜真卿的稿书对枯笔的那种自觉,将枯笔应用到了无以为续的地步,又形成以枯润书写段落的清楚转换,以此获得了对枯笔自觉的表达意识。《书谱》的枯
笔虽无颜真卿的稿书那样明显,但也大大开拓了小草表达与审美
的疆域,这种由枯笔形成“破”的审美进一步突显出来。《书谱》
中的许多竖画几乎都带有或多或少的枯笔。比方“知也”、“申于”
几乎笔笔都带有枯笔。
枯笔与“节笔”和各种调锋出现的琐碎点画形态,形成了《书
谱》一种特别的表达方式。这种带有奔放与率意的表达方式。“破”
与“纷”并不是一种丑与怪,而是一种不计工拙的自由的书写气
质,与过人的运笔调控实力的使然。“破”与“纷”成了《书谱》的
书写意境和率性的表达气氛。多维度的书写节奏,多改变的书写
形态将书写演绎得尽态极妍。所以像刘熙载这样的鉴赏大师有
“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活”。“完”有一种精神饱满,气度完整的
书写感觉,“活”就是一种跃动、敏捷的书写意象。《书谱》也在“破”
与“纷”的审美特色里,照见了一种奔放而激荡的精神质地。
篇二:书法考级题
书法学问问答题
1、 书法的也许含义是什么?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简洁地说,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2、 确定最早的汉文字是什么?甲骨文
书谱和小草千字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