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杉的风格.doc1中山杉的风格不敢说是钱犁的铁杆读者,但可以肯定地说,至少也算得上是一位热心“观众”。捧读钱犁最近发表的报告文学《筑起我们新的长城》(原载《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5年第10期)之后,就让我长久地震惊、感动和赞叹。首先,令人震惊的是钱犁选择的这个题材。写作之道,必须首先解决的就是题材问题,即“写什么”的问题。有的人认为,生活平平淡淡、生产(经营)平平常常,我们的身边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写作的。即使硬着头皮写作出来的东西,不是干巴巴的就是软趴趴的。有的人则是把他所看到的、听到的事无巨细的东西都写进作品里,即“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我认为,这样的写作不如不写作。钱犁是位走南闯北、阅历无数写作无数的资深记者、作家。他以记者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发生在我们身边而又让我们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的新闻事件。你说它大么,它也大,可以“筑起我们新的长城”;你说它小么,它也小,不就是育苗栽树嘛。中山杉!系中国林业科学家将原产北美洲和墨西哥的落羽杉、池杉和墨杉杂交选育而成,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生长快速,耐涝耐旱,株型美观,根系发达,它的神奇之处还在于能在10多米深的水域“潜伏”长达半年之久,来年拂去尘埃,抖擞精神,旺旺地生,旺旺地长……就是这么个从试验到种植再到推广中山杉的2题材,涉及江西鄱阳湖、湖北丹江口等十数个地域,并在这十数个地域里生长、繁育了十数年,无不啧啧称道,无不津津乐道,可就是没有哪个地方“生长”出一部让人耳目一新、震聋发聩的报告文学来。钱犁发现并向世人报告了这个“世界不被注意的部分”,你能否认钱犁的这种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吗?!于坚说:写作需要厚颜无耻地面对世界。钱犁非但不是“厚颜无耻”,而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并倾注了满腔热情,中山杉的故事最终才在三峡地区、在钱犁笔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中山杉是幸运的。其次,令人感动的是钱犁报告的这个人才。文学是人学。报告文学也不例外。吴晓洪不是位气壮山河的仁人志士,也并非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而是一位也需要饮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而对高考失利,他和所有失利者一样,“失落过、彷徨过,也懊悔过”。但他没有沉沦,没有沮丧,没有抱怨。他的不同凡响就“缘于他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安分因子,同时更兼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抱负与远大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世界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由那些不守安分的人推动或者说创造的。没有信念的人如同行尸走兽。“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就是这位“宁可作个‘苦3行僧’”的吴晓洪,盯着“消落带”这一“世界级难题”上路了。上路让人欣慰,上路也让人遗憾。这种“遗憾”来自于人们对中山杉这个新生事物的不甚理解与情感困惑:放弃已有的成就、筹措大量的资金不说,妻子在这个节骨眼上也提出要分道扬镳,更有人莫名其妙地把他为“母亲河”治“病”疗“伤”的壮举说成是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甚至还认为他是利欲熏心、财迷心窍……在钱犁的笔下,吴晓洪没有被可畏的人言击倒,更没有向“欲哭无泪,欲干不能,欲罢不忍”的社会、心理压力屈服,而是更加坚定了一鼓作气一往无前的斗志。呜呼!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呵。为了中山杉,他“一趟南京,一趟北京,一趟上海”;为了中山杉,他从??渡镇重岩村“跌进一条10多米深的干沟之中”,“好半天连声音都喊不出来”,“却花了半个小时从20米外的地方找到了他摔出的另一只鞋”;同样也是为了中山杉,他天天抽着每包6
中山杉的风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