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期刊编辑力建设的思考.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期刊编辑力建设的思考.doc1关于期刊编辑力建设的思考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期刊出版业的市场化产业化正在逐步形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处于期刊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与以往相比,在内涵和处延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编辑人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都面临新的挑战。一名优秀的期刊编辑,不仅应当具备从稿件采集、选题策划到组稿、营销等全程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还应当具备全方位开发经营期刊的复合型才能、创新型思维和国际化视野。一、必须继承发扬优良的编辑传统,努力增强编辑的责任意识、导向意识、文化意识和文字能力。优良的编辑传统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无论产业如何发展,编辑力建设都要以尊重编辑工作的文化特性和规律为前提,围绕坚守和发扬优良编辑传统这一核心,建立期刊编辑新的生存模式,努力增强责任意识、导向意识、文化意识,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使广大编辑自觉肩负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责任意识。编辑的责任意识是期刊质量和品质的首要保障。责任意识首先是在政治上负责。凡是涉及政治、政策、党史、外交、民族、宗教等问题时,一定要不可以想当然地“懒”,对内容、文字要继承老编辑家严谨、较真的工作作风,经责任编辑之手出来的期刊,政治上一定要合格,文字上一定过硬,这也是对文化传承负责。办刊物,事实上是生产精神文化产品,2008年10月,著名的编辑家章仲锷先生仙逝,文坛、出版业众多人士纷纷发表文章痛悼这位将一生奉献于文字的磨稿人。作家出版社编2撰出版了书籍《磨稿斋拾遗》,以示纪念。邵燕祥先生在本书的序中写道:“老章以‘磨稿’为乐,直到病发前夕,他还刚刚仔细地看完一份校样。在他的随笔中,随处可见他作为编辑的‘职业病’,他不但不能容忍过目的稿子里的文字差错……而且,他对职责以外的,如报刊版面……乃至街头店招牌里的错别字、语病,也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这一类错误在他看来也都是头等大事。”邵先生表述的是老一辈编辑家的高尚的职业风范。而这一风范所体现出的就是老编辑家们对于职业的高度责任意识。这几年,为保证期刊拥有一流的内容和质量,我们《小品文选刊》铁定了四条选稿标准:一要引人入胜,二要耐人寻味,三要发人深省,四要动人心弦。同时规定,每期刊物的每篇文章、每个页面、每幅插图乃至每条看点与侃点都要用是否具备进入点、记忆点、传播点来衡量。文章不分大小长短,也不论作者是名家还是新手,四条标准和三个点必有其一,否则绝不刊用。因为要坚守质量所以经常出现刊物经过三校即将付印又临时换稿的现象。导向意识。传播先进文化是期刊肩负的庄严使命。编辑作为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必须增强导向意识,把握政治方向。只有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具备清醒的政治立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是非辨别力,才不会在市场的洪流中迷失方向。但凡导向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期刊,即使会获得一时的利益,也终难修得大成,谋得长久发展。我们《小品文选刊》的办刊原则是八个字,即“导向、品位、可读、可用”。事实上,不讲导向,没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主心骨,就失去了期刊的生存前提,也会违背办刊宗旨;没有品味,缺乏社会内涵,就会行之不远;没有可读性,就进入不了读者,也就进入不了市场;没有可用性,虽然可3以暂时迎合读者,但获取不了长久的市场。文化意识。编辑工作“是参与文化创造、文化积累、文化传播的工作,也是参与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而文化属性则是编辑工作的第一属性。编辑作为精神文化

关于期刊编辑力建设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mfadaz599
  • 文件大小108 KB
  • 时间20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