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演奏风格的探析.doc1唢呐演奏风格的探析摘要:唢呐在我国经常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山东、东北、陕西、河南等为代表的几大流派。因为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不同,所以不同流派的唢呐具有非常独特的特点。本文主要对唢呐的演奏风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关键词:演奏风格;派别;音色;艺术特点一、唢呐的结构、种类唢呐是我国民间乐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构成主要包括哨、侵子、气牌、杆、碗五部分。在杆上有8个音孔,杆上还有铜质的侵子,杆下有碗,在侵子上面还有气牌和哨。在我国唢呐的种类较多,唢呐与二胡合奏较为动听。在唢呐长久的发展中,唢呐的种类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把较为常见的唢呐有中唢呐、大唢呐、柏木杆等。中唢呐:中唢呐主要存在于我国南方,杆长32~40cm,最常见的杆长为37cm,在江苏、浙江一代较为流行,其音量在大小唢呐之间,音色较为柔和,经常用来伴舞。大唢呐:大唢呐杆长在42~57cm之间,一般杆长在50cm的唢呐较为常见,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尤其是在冀东、东北、山海关地区常见。大唢呐的哨是由芦苇制成的,哨片呈口袋状,音色低沉,在大型演奏中经常使用。柏木杆:杆长比大唢呐较短,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方较为常见,其哨使用芦苇制成的,哨片为扇形,音色清亮,在小调和卡腔演奏中较为常见。海笛:海笛的杆长不到20cm,各部分的部件也比较小,音色尖锐响亮,高2亢,在器乐演奏中经常看到。二、唢呐的流派和演奏风格(一)东北风格东北唢呐在演奏中习惯将碗子向下打,哨片为肚形或者是扇形,唢呐的发音与东北人发音类似,粗狂、朴实、雄厚、洪亮。东北唢呐在演奏中较为常用的是嘟噜和循环呼吸,嘟噜有水嘟噜、旱嘟噜、慢嘟噜、风嘟噜等,嘟噜演奏中舌要放松,用舌尖抵着上颚,吹奏的时候震动舌尖,舌尖震动后的气流直接作用哨片中,从而产生快速均匀的碎音。东北风格唢呐演奏的代表作有《欧天歌》、《一条龙》、《八条龙》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唢呐演奏家胡海泉,他的演奏音色饱满、刚劲有力、演奏富有热情,在其代表作《吹风吹绿黄河岸》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东北特色,还使用了较多的花舌音和嘟噜。(二)山东风格山东唢呐的哨片为袋状,常用大、中、小三种,大唢呐的发音较为深厚丰满,中唢呐的发音比较圆润柔和,小唢呐的发音高亢激昂。山东唢呐比较容易控制,在演奏中比较省力,能够模仿各种人声和鸟鸣声。山东唢呐在演奏中经常使用的技巧有:吹奏轻松灵巧、潇洒自如,技巧变化较多,除了较为常见的吐音、花舌、滑音、颤音之外,还有舌冲音、连弹音、指气同颤音等。山东唢呐的分布较为广泛,小的派别较多,山东唢呐中最有代表的是鲁西南地区的唢呐,以菏泽、济宁为代表,主要以一支唢呐主奏3为演奏形式。山东唢呐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一枝花》,是由任同祥先生演奏的,其结构层次分明,演奏生动形象,有很强的对比性,艺术感染力非常强。在电视剧《武松》中将《一枝花》作为主题音乐,与山东梆子、快板等结合起来,演奏的力度在不断变化,增加了音乐的悲痛情感,营造了悲伤的气氛。另外,山东风格的代表作还有《十洋景》、《小游场》、《百鸟朝凤》、《抬花轿》等。(三)河南风格在河南唢呐的分布也非常广泛,在河南根据地理环境,唢呐流派还可以划分为豫北、豫南、豫东、豫西等派别。从大体上来看,这些小流派的演奏风格和技巧都非常相似。河南唢呐常用的唢呐为中唢呐和大唢呐,中唢呐的音色圆润,大唢呐的音色洪厚。河南唢呐的结构和山东唢呐相
唢呐演奏风格的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