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议《爱玛》中的反讽.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议《爱玛》中的反讽.doc1小议《爱玛》中的反讽摘要:反讽是一种与人物,情节或主题相左的一种暗示性的或对比性的语言组织的方法。本文分析了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中的各种反讽手法,及其对人物形象刻画和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关键词:爱玛,简?奥斯丁;反讽一、作品简介《爱玛》是简?奥斯丁创作于1815年的一部小说。其知名度虽不及《傲慢与偏见》,但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在对世态人情的描写也颇有深度,尤其是作者轻快的文笔,诙谐的反讽,让人印象深刻。二、反讽的定义在文学上,反讽既指语言的修辞技巧,也指隐含在人物、情节或主题中与正面描述意义相左的暗示或对照技巧、组织结构方法。反讽可以让作者委婉的传递观点态度,让读者自行揣摩体会而非被动的接受。反讽是简?奥斯丁小说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在《艾玛》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它贯穿全文,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个性,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三、《爱玛》中的反讽作者在小说开头是这样描述爱玛的:“又漂亮,又聪明,又有钱,加上有个舒适的家,性情也很开朗,仿佛人间的几大福分让她占全了。”表2面上看是在称赞爱玛,但“仿佛”一词则暗示事实并非如此。果然后文中就逐步揭露了爱玛性格上的缺点。爱玛的朋友哈丽特与农夫马丁互相爱慕,但爱玛却引导哈丽特拒绝了马丁的求婚,因为爱玛认为农夫不够体面,没有身份地位。爱玛还刻意撮合哈丽特与牧师埃尔顿,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这两人,试图引导他们相爱。谁知埃尔顿认为哈丽特出身卑贱,根本就瞧不起她,爱玛才是他真正爱慕的人。这些充分暴露了爱玛的肤浅,自以为是和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性格缺点。与小说开头作者对爱玛的赞誉之词形成鲜明的对比,讽刺意味强烈。埃尔顿先生在向爱玛求婚前想着“如果(向爱玛)遭到拒绝,他宁愿去死”(第115页)。然而求婚被拒仅仅四周之后,他就与霍金斯小姐订婚了。速度之快,令人乍舌。究其原因,在于霍金斯“不仅具有品貌双全的平常优点,而且还拥有一笔可以确保丰衣足食的财产,一笔高达一万镑的财产。这既是一种实惠,又是一种体面。这事说来真是光彩。”(P161)埃尔顿“得到了一个拥有一万镑或差不多一万镑的女人,而且是以令人可喜的神速获得的”。(P161)作者反复强调霍金斯的一万镑财产,暗示埃尔顿爱的并非霍金斯本人,而是她的财产和地位。通过这几处反讽,作者成功的塑造出了一个嫌贫(哈丽特)爱富,薄情寡义的人物形象。爱玛撮合哈丽特与埃尔顿这事受挫后,爱玛决定决心不再干涉哈丽特的婚恋。但事实上当得知哈丽特在路上遇到吉普赛人抢钱,被恰巧路过的弗兰克救了的时候,爱玛就已经断定哈丽特对弗兰克有意,并鼓励哈丽特克服门第观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所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哈丽特爱上的3却是奈特利先生(而奈特利对她仅仅只是出于一种同情)。爱玛得知这一切的时候,万分震惊,突然发现自己心里其实是容不得别人爱奈特利的,原因就在于爱玛其实早就爱上了他。当初是爱玛一直鼓励哈丽特克服门第观念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所爱,但最后却是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情敌,这也是爱玛咎由自取。最终一直声称自己终身不嫁的爱玛还是接受了奈特利的求婚。当初爱玛刚结识哈丽特时,就打定主意要让哈丽特远离那些不体面的朋友。但哈丽特兜了一个大圈,最后还是嫁给了之前的心上人--农夫马丁。而给这两对新人主持婚礼的,不是别人,正是与爱玛和哈丽特兜有过感情纠葛的牧师埃尔顿先生。一环扣一环的反讽让整个故事一波三折,饶有趣味。从作品的结构来看

小议《爱玛》中的反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hghkyj834
  • 文件大小103 KB
  • 时间20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