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主:在现实与乌托邦之间.doc1岛主:在现实与乌托邦之间为什么要拥有一座私人岛屿?它通常地处偏远,难于管理,耗资巨大,且无法迅速商业化。但买岛还是成了一些中国富人的新玩法,“岛主”群落缓慢却坚定地发展着,他们用岛屿来定义财富和生活态度。―个桃花源,―个巨大的玩具银灰色的东海大桥像一条巨蟒腾跃在海面之上。它是王越的穿越之器。周一到周五王越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周末他驾车驶过大桥,来到东海之滨,换乘相熟的渔船,航行半个小时抵达虎啸蛇岛。他就是这座岛的主人。笔者通过一个叫作“中国岛主联盟”的松散组织找到了王越。该联盟的发起人林东是最早买岛的人之一,曾像收藏珠宝一样不停地入手了20多座岛屿,这个过程中,他与同好结成了只有岛主才能进入的圈子。在他看来,买岛是中国富人的新玩法,岛屿和房产、奢侈品不同,它除了是身份象征和资产形态,还代表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他向笔者推荐了王越。虎啸蛇岛隶属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是舟山群岛的一部分。因其形状似当地的一种蛇,故得其名。船靠岸后,我们需要沿着新修葺的石板台阶向上走几十米,才能来到岛上的营房。其实中国大部分海岛都像这里一样,并不适合私人投资,因为所在的位置纬度过高,风浪很大,常常打到几十米的高度,浪过处寸草不生。低2纬度且风景宜人的热带海岛,又多位于边防重地。虎啸蛇岛也是国防用岛,岛上散乱堆放着刻有“军”字的石碑,提醒着我们,这座岛曾经是台海对峙的前沿阵地。2012年,王越从部队手中租下了虎啸蛇岛,当时岛已经荒废了三十多年。台海关系缓和后,部队撤出,只留下十几间营房。植物迅速占领了这座岛,树根洞穿了屋顶,石块崩裂如吴哥窟一般。一个附近的岛民将150头羊赶上了岛,在营房的角落住了下来,成为接替官兵的守望者。一次偶然的登岛,王越被眼前自然狂野的景象吸引,阳光照射的植物散发出香气,让他想起小时候务农的场景。他1973年出生在安徽凤阳的农村,家里有70亩责任田和30亩林场。作为家里第一代城里人,在城市打拼近20年之后,王越又回到了土地上。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凤阳做政治老师。之后他开始接触法律,并考取了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律硕士。他在上海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先后创办过两家律师事务所。律所高速发展的那几年,业务每年都在翻番,他明显觉得自己疲惫,一到周末,就想离开城市,寻求一些自然的颜色。因为职业的原因,王越极为理性,强调事情的缘由和边界。在笔者提到“岛主”二字的时候,他不止一次纠正,说他不是“岛主”――根据2010年的《海岛保护法》,公民可租用海岛,最长时限为50年,但没有所有权。可提及租岛的原因,这个理性的律师却变得感性,“我就觉得我喜欢这种地方,在这种地方我觉得舒服”。王越转遍了上海周边所有的山水,3想找一块闲暇时能够放松的地方,直到登上虎啸蛇岛,这个位于崎岖列岛边缘的面积500亩的小岛,他站在土地上,四目所及全是海,才真正有归属之意。“我喜欢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看得见摸得着,放在那里。”他说。2012年,他以每年数万元的价格租下了这座岛。价格不贵,但与建岛的价格相比,只是九牛一毛。修路和造房的材料都要从陆地上运,200元一车的沙子,搬到岛上成本就达到1200元到1500元。电力系统和饮用水要自己解决,化粪池要自己挖。基础建设耗钱且成效并不直观,两三百万砸进去,只能看见岛上恢复了一排原先的15间营房。但王越知道,这里已经具备了人生存的所有条件。对于一个并非巨富
岛主:在现实与乌托邦之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