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医药健康养生保健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0页
第一部分 精神调摄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0页
中医《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太极剑、保健功、广播操、慢跑、散步等。去江河湖海进行游泳锻炼,更令人心旷神怡,有益於调节情志,增进健康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0页
第四部分 饮食调养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0页
夏三月,气候炎热,阳气在外,阴气内伏,人体消化机能下降,注意饮食养生有利于渡夏。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0页
宜清淡、质软爽口、易于消化食物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
宜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如西瓜、西红柿、黄瓜、芹菜等。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瓜果要洗净去皮,凉菜要洗净,并加少量蒜泥、醋,既能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又能灭菌解毒。引起疾病。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病,食物调养应着眼於清热消暑,健脾益气。
宜选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还有绿豆汤、赤豆汤等,帮助体内散发热量,合理补充水分,盐类和维生素。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0页
饮茶以解暑, 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生物碱、挥发油等,饮之可提神、助消化、解疲劳。有夏季饮茶解暑要比冷饮更好。
注意饮食卫生,夏天是细菌、霉菌大量滋生的时期,食物、餐具极易受污染。故蔬菜须浸泡,洗净,生熟刀砧、案板须分开,外购熟食宜加工、加热后食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0页
第五部分 防病保健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0页
夏天的特点是“热”,故以“凉”克之,“燥” 以“清”驱之。因此,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0页
梳头有疏通气血、散风明目、荣发固发、促进睡眠等作用。养生书《摄生消息论》指出:“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自然祛风明目矣。”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 历代养生家均格外重视梳头的养生保健作用。
食用药膳以清火:莲子粥,生地、麦冬等泡茶以清心之虚火,防治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口干。用红枣粥,沙参、麦冬泡茶除干咳或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用栀子、淡竹叶泡茶除胃实火所致上腹不适、口苦口干、大便干硬等。梨汁、甘蔗汁、蜂蜜等防治胃虚火所致食少、便秘、腹胀等。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0页
防冰箱性肠炎,冰箱冷藏室里的食品易污染耶尔细菌(广泛存在于牛奶、肉、鱼、禽以及蔬菜等许多食物中,且在-4℃以下的低温下生长繁殖),因此,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烧透。
防空调病,夏季由于气温高,空调不要温度太低,如从外面突然回到家中,上呼吸道受到冷空气的突然袭击,易使人感冒,使支气管会反射性地痉挛,引起咳嗽、气喘。,能用电扇时最好就不要用空调 。
防皮肤病, 夏季由于天气潮热,有利于各种真菌、细菌的繁殖生长,加之夏季人们容易出汗,皮肤易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真菌会侵害我们的皮肤,引起皮肤癣病。接触患癣的人或动物及公用生活用具,都可以发生传染。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0页
第六部分 夏季常备药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0页
夏天气温直线攀升,白天较热,午夜后又较凉,不开窗睡觉则闷热难受,开窗睡觉则老幼体弱者很容易感冒受夜寒。轻者全身酸懒不适,重则发热、头痛、身痛、腹泻。况且天热人们都喜欢吃冷饮、瓜果,食物又易腐败,很容易患胃肠道疾病。因此,家庭小药箱中应备些夏季常用中药。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0页
藿香:有解暑化湿、理气和胃作用。治疗感冒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每次10克,分2-3次煎服。
佩兰:有解暑、化湿、醒脾的作用。治疗头晕昏闷、食少、恶心呕吐、腹泻。每次10克,分2-3次煎服。
荷叶:有清暑利湿的作用。治疗中暑头晕、痱毒、身痒。每次15克,分2-3次煎服。做荷叶粥食,亦有疗效。方法是用大米2-3两,粥煮熟时,用洗净的鲜荷叶一张将抑面即有绿茸面向下放粥内,浸闷10分钟后可食用。粥色碧绿,气味清香,为夏季良膳。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0页
香薷: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的作用。治疗夏日受夜寒后发热无汗、腹痛腹泻等症。每次3-5克。平素体弱、汗出过多及中暑者慎用。
西瓜翠衣:西瓜的青色外皮。有清暑、止渴、利尿作用。治疗中暑心烦、燥热、口渴、小便短少。每次用30克,煎服数次。
竹叶:有清热除烦、利尿的作用。治疗夏日受热心烦、小便色深黄、量少不畅。每次10克,分两次煎服。如有口
夏季中医药健康养生保健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