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1
预习提纲
1、读一读,理解古诗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情感。
2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16
主旨
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17
结合诗作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a、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b、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C、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18
游山西村
19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0
陆游(1125—1210),我国历史上很著名的爱国诗人,字务观,山阴人。幼年时正当金人南侵,长期过着逃难生活,在家里又受到很多的爱国教育,早就树立了抗战富国的思想。他在参加进士考试时,受过秦桧的迫害,因此一直到秦桧死后,才能够参加政治生活。公元1163年,替张浚(南宋的抗金名将)策划北伐,不辛北伐失败,被罢免了官职。公元1170年,到四川去参加宣抚使王炎的军队,在国防最前线活动过一个时期。这次军队生活,大大的丰富了他的诗歌的内容。
21
后来,又做了他的好友四川制使范成大的参议官。他看到自己的抗战主张,没有希望实现,常常作诗喝酒,消磨壮志。有人笑他放浪,他就自称为“放翁”。公元1118年回到临安,以后又做了几任地方官,替民众干了一些好事。因为他始终坚持抗金富国的主张,招致了当权派的忌恨,最后连地方官也丢了。直到1201年去世为止,大部分时间都在山阴故乡度过。他家居时,经常接近民众,写了不少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诗。晚年的生活很艰苦,但是报国的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他的诗,现存约九千三百多首,内容非常丰富,能吸收前作家的许多优点而又有新的创造,雄浑清新,自成一家,对后世诗歌有深远影响。
22
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
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
表现什么?
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客人是谁?
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23
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请你说这两句的内容。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
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
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
这个村子美不美?请你发挥想象描述一下。
这两句现在读来,是什么含义?
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24
第五、六句写什么?你能猜测一下为何这里古风能存?
写游山西村所见,侧重写村中的习俗。
诗人前两句写山西村,既描绘出山西村的景色,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25
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
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
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26
这样的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
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27
《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28
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中“山重
古诗三首ww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