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7页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7页
14原子环大环内酯 16原子环大环内酯
大环内酯环示意图
AS:氨基糖
◆特点①对胃酸稳定,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高;组织渗透性好; t1/2延长,用药次数少
②抗菌作用增强,对G-菌和支原体、衣原体活性↑, 具有良好的PAE
③不良反应少而轻
④对细胞色素P450系统影响小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7页
◆常用药物 ※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 ——14元环①抗菌活性强于红霉素,对需氧G+菌、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作用强
②首过消除明显,代谢产物仍具抗菌活性
③与红霉素交叉耐药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14元环①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近 ②血及组织浓度高(目前本类血浓最高者), 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中浓度高; ③ t1/2长(12~14小时)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7页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15元环
●组织、细胞内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
● t1/2最长(35 ~ 48小时)
●抗菌谱广;对G-菌(尤其是流感杆菌、淋球菌)强大以致有快速杀菌作用。对肺炎支原体作用最强
●不良反应小
●与红霉素交叉耐药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7页
*第三代大环内酯类
酮内酯类抗生素:
※泰利霉素(Telithromycin,HMR-3647)
①优良的药动学特性 ②与红霉素相比, 抗菌谱扩大、抗菌活性强,具有良好的PAE
③不易诱导耐药,对第一、二代大环内酯类耐药菌(如MLSR)有效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7页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 和 克林霉素
(lincomycin) (clindamycin)
林可霉素--链丝菌 林可胺类抗生素
克林霉素--Cl取代的半合成抗生素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7页
HO
林可霉素
Cl
克林霉素
林可霉素类的化学结构
—
—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7页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量:
克林霉素为90%, 不受食物影响;
林可霉素为20-35%, 受食物影响
◆分布广泛,大多数组织可达有效浓度(骨组织、胆汁高),可透胎盘,但不透正常BBB(脑膜炎时,克林霉素达40%血浓)
◆均在肝代谢,经胆汁和粪便排泄,小部分经肾排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7页
【抗菌作用】 速效抑菌
◆抗菌谱 与红霉素相似而较窄。
对各种厌氧菌有良效,对G+需氧菌作用强,对多数G-菌作用弱或无效。
◆抗菌机制 能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的活性
◆注意 不宜与红霉素合用--拮抗作用
【耐药性】
两药完全交叉耐药,与大环内酯类不完全交叉耐药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27页
【临床应用】
2. 用于对β-内酰胺类耐药或对青霉素过敏的金葡菌感染,特别是由金葡菌所致的急、慢性骨髓炎及关节感染
【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伪膜性肠炎*,偶见皮疹、骨髓抑制、肝毒性等
*伪膜性肠炎多由难辨梭菌引起,可用万古霉素与甲硝唑治疗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27页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一、万古霉素类
万古霉素(vancomycin) 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 替考拉宁(teicoplanin)
抗菌谱窄,对G+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速效杀菌
用于严重G+菌(MRSA、MRSE和肠球菌)感染;
抑制细胞壁合成
po不吸收, 宜iv;分布广, 肾排泄
口服用于伪膜性肠炎和消化道感染
近年耐药菌逐渐增多,如VRE, VRSA
不良反应较严重:耳毒性、肾毒性,“红人综合征”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27页
二、多粘菌素类
多粘菌素B 多粘菌素E
(polymyxin B) (polymyxin E)
抗菌谱窄,对某些G-杆菌(大肠、克雷伯、铜绿假单胞菌等)有强大抗菌作用(慢效杀菌剂);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破坏细菌胞浆膜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