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宋城墙的导游词.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 大清门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承受群臣谢恩之处。明朝闻名将领洪承畴降清后,就从今门进入,受到皇太极的接见。大清门东侧这处建筑叫祖庙,祖庙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庙也称“太庙”。
篇二:肇庆端州宋城墙
端州宋城墙
各位游客,你们好!此时此刻我要带大家参观巡游的是端州宋城墙。说到城墙想必大家都想到了清朝紫禁城那高高的城墙了,没错,就是类似这样的建筑,但是作为肇庆“宋文化”的标记性建筑,它又有着不同的迷人故事和厚厚的文化积淀,想知道吗?我会一一告知大家的。










宋城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宋城路南侧,南临西江,建于宋政和三年,虽然历代时有修葺,但古城墙的位置与周长始终不变,保存了广东唯一的,全国极少见的主体与城周都根本完整的宋代砖城墙。
在宋代以前,肇庆是没有城墙的,。1041年,广西有个叫侬智高的壮族首领起兵反宋,1052年他沿西江挥师连续攻陷,封,康等州府后直逼端州,端州太守丁宝臣因无城可守仓皇而逃,后来,朝廷派狄青平定了这场叛乱。因为这一次的教训,江柬之在宋皇 三年,修建了一座土城,依山靠水,坐北朝南,背靠将军岭,面对西江河,另外再用城墙将州衙,县属以及南面局部的溪塘围起来,并在城西建道教寺观,起先了官廨与道寺观为主的府城建立。当时的土城也叫“子城”,其规模“仅容廨宇”,主要目的是守护府衙。
大家可能迷惑了,明明说的是土城,为什么我们眼前看到的却是砖城呢?那是因为在宋政和三年,有个知州叫郑郭义,他经过了设计后,改土城为砖城,整座城有四个门,分别是宋崇,镇南,端溪,和朝天,我们此时此刻看到的就是北门朝天门了,这块匾就是明朝的李遂所写。整座城墙建有护城河,水门,吊桥,瓮城,城楼,敌楼,敌台,角楼,点将台,马道,垛口,女儿墙,以及飞钩,叉竿,漆木,擂石撞车等一系列防备设施,形成了一座完整的防备体系和作战指挥中心。 我们此时此刻所站的地方是城墙的角台,也就是与墙身连为一体的墩台,分布在城墙的四个角上,每个角台都建有角楼一座。角楼的朝向与大墙呈135°角,高度介于城楼与敌楼之间,利于防守。










往前走我们来到的是敌台,它是附在城墙中间向外突出的墩台,环城每隔50~101米就有一座,一共28座。因为敌台的形体修长如马面,故又陈马面,马面的设计消退了战场的死角,提高了作战实力,城墙内侧这条用来登上敌台的斜道自然就是马道了。
接着往前走,我们来到的是点将台,它位于城墙北面西段的最高点披云楼处,古代的将领就是在此训练士卒的。在此登高望远,古城的新貌尽收眼底。
肇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在历史上,古城墙防水患多于防敌,所以从明朝起先,便将河堤与城墙相连,以后屡次发生水患,城内的百姓都坦然无恙,可见城墙的设计起到了防洪御敌的作用。
民国年间,冷兵器时代完毕,城墙不但失去了防守的可能,而且占地面积广阔,阻碍交通,于是有了拆城的提议。
当时的肇庆修理城壕公所总理梁赞,曾两度上书李济深,以“城墙一拆,田园店墓,顿成泽国”申述城墙在防洪和文物爱护方面的重要性,力陈拆墙之弊,后来经过议定,保住了城墙。惋惜城墙上的城门楼、角楼、雉堞、瓮城全部被拆毁,用来填塞城门和护城河以便利交通,城墙除披云楼段外全部拆低了约七市尺。 11012年5月,经过测量后,;披云楼旁边城墙高出地面约10米,;,;,;,宽8至10米;,宽度8至11米。城墙两边为砖墙〔中间填土〕,厚 —。城墙外围有28个突出的城垛。

宋城墙的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ongzong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22-03-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