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谋篇立意
《出师表》一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二、文章脉络
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分析当时的严峻形势,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这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1段):提出劝谏:开张圣听(广开言路),听取忠臣志士的劝谏,才能够救国图存。这是第一项建议。
说明:本段可分为三小层,第一小层,分析形式;第二小层指出在这样危急形势下的有利条件;第三小层,提出开张圣听(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第2段):这段内容有两点:赏罚标准要统一和执法不宜偏私。
提出对宫中要施行严明的赏罚制度的建议,说服力强。这是第二项建议。
第三层(第3-5段):对刘禅“亲贤远佞”的建议,针对性强,意义重大。这是第三项建议。
国内政局稳定,诸葛亮出师伐魏才能无后顾之忧,这一部分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下文的出师。
第二部分:表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自任的决心和对蜀国忠贞不二的感情。
第一层(第6段):自述出身,讲述个人经历。
第二层(7段):表达尽力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层(8段):提出光复汉室的要求。
第四层(9段):诉依依之离情。
【类文品读】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⑴,杨修从。碑背人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⑵”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子女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三十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解不( )
⑵卿未可言( )
2、这篇文章以什么为主描写人物?运用了什么写法?
3、怎样理解“绝妙好辞”的含义?
4、文中字谜运用了什么方法?
5、文章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有何作用?
6、杨修是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1.⑴通“否”⑵古代君称臣为卿。 2、对话、对比。 3、既是谜底,是对曹娥的评价,又赞美了杨修的分析解说好,突出了他的聪明才智,一语双关。 4、拆字法“析字”或“离合字”。 5、说明两人的智力差距和曹操的谦逊。总结全文,运用比喻,别具一格,形象生动。 6、略)
二、同步练测
一、基础知识
。
①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②遗:以光先帝遗德(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③行:行阵和睦( ) 性行淑均( )
④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①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 今义:
②不宜妄自菲薄妄自菲薄:古义: 今义: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 今义:
④由是感激感激:古义: 今义:
⑤叹息痛恨于桓、灵痛恨:古义: 今义:
,请你用加变双音词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裨补阙( )漏( )
②性行( )淑均( )
③此悉贞( )良( )死节之臣
④不求闻( )达( )于诸侯
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