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江文化考察杂记.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西江文化考察杂记.doc1西江文化考察杂记潘琦,1944年生,仫佬族,广西罗城人,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研究员。历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现任广西桂学研究会会长。一西江,华南最长的河流,广西三大主要河流――红水河、柳江、桂江汇聚之河。西江流域夹岸峰峦逶迤,转侧生姿,瑰奇山水炫目,迷人神思。连绵不绝的古文化遗迹和厚朴纯良的民情民风又随处点染挥洒。五百里峡郡,俨然五百里丹青画轴,于清风碧水间,仿佛在天地间舒卷。今年春天,我和20多位桂学专家学者,驱车沿西江流域进行文化考察调研。对于西江文化过去很多是从书本和一些历史资料中了解,从未亲临其境,接近和触摸,所以此次触目之处,纷纭杂陈,应接不暇。倒是我们的专家学者很有经验,不时地提醒看这看那,总不使我们错过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考察调研结束后,我们告别了那承载着西江千百年历史文化的古迹,那多彩绚丽的本土文化,我做了些考察杂记。二2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在延续民族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这是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一段精彩讲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广西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今天的广西,了解今天的广西人。同样要深入了解广西地域文化的血脉,准确把握滋养广西人的文化土壤,把今天广西的事业做好。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广西在国家开放大格局的地位更加凸现。西江是海上丝绸之路最便捷的出海口,是华南通过外域的黄金水道。今天,我们将西江流域的文化资源做个系统的清理、梳理、整理,探究如何激活文化遗存,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途径,为西江文化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全方位发展提供文化助推力,从而为“新海上丝绸之路”打开新的出口,其意义和作用显而易见。三大家此次文化考察调研有很多期待,情绪高昂,准备充分。我们到达第一站容县时已过正午,大家顶着午后的曝日开始工作。县博物馆的同志带着我们去看看唐代容州府的城墙,因为没有经过任何人为的修缮,所以很野很难爬。直到车在一处荒野中停下,我才多少觉得有点不对头,因为显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荒草,没一点古城墙的影子。我们拨开杂草树丛,3才隐约寻到一段土丘。县博物馆的同志指着说,这便是城墙了。这便是唐代城墙么?我狐疑地看着脚下踩着的那堆黄泥,怎么也无法将它与古城墙联系起来。我愕然,眼前的古城墙完全迥异于我所见过的任何古城墙,其草率颓唐的模样完全超出我的想象。县里的同志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容州府的历史,以及城池的范围,尽力勾勒出古容州府当年的繁荣景象。我依稀有着遥想中的古城墙,但依然不是我遥想的那个容州府,我仍旧没有找到那种震撼的感觉。我带着一种无可言状的惆怅与失望的情绪离去。我希望从历史文化层面去思考,保护这些濒于毁灭的文物古迹!更让我失望的是当我们来到容州城关窑址时,这个唐宋时代的“瓷都”已经没有一点痕迹,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堆生活垃圾和水泥废砖。县博物馆的同志介绍说,宋代,容州城周围,绣江两岸方圆十余乡里均为制瓷场所,它的规模之大,产品种类之多和工艺之高,为当时全国少有。当时除烧造一般碗、盆等数十种日用器物之外,还烧造非常考究的镂花熏炉,以及硕大的瓷腰鼓,许多瓷制品坯质坚薄细腻清白,釉色丰富多彩,雕色精细,图案美丽,其中城关窑等生产的绿釉器,晶莹翠绿,极为美观。当时全国只有容州城关窑和江西吉安窑、陕西??州窑能生产这种釉器。因此,容州城关窑影青釉器曾风靡一时。而如今此处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对容州瓷都繁华旧迹保护的反思。几天的考察调研,我们重点实地考察西江流域几个县市的文化遗存,包括容县的绣江码头、真武阁、都峤山、马晓军别墅、韦云淞故居、黄旭4初故居、罗奇故居、桂平西山洗石庵、广西黄埔分校旧址、金田村、三界庙、藤县龙母庙、袁崇焕故里、梧州市骑楼城、粤东会馆等等。同行的专家学者都怀着对这些文化遗存的不同理解,由着自己的心情和各自的需求去对遗存进行遥想。而我耳闻目睹对西江文化感到些许希望和失望。很多文化遗址只有文献记载,文物遗存少,许多历史文化遗址濒临灭绝,有的已荡涤无存。此刻,我似乎有些明白,这些文化遗存是什么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遥想,给予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对西江文化遗存的现状,心中多少有些痛心与遗憾!西江历史文化遗存抢救刻不容缓!四在岭南,西江流域是最早接受中原文明的区域。早在虞舜时代,

西江文化考察杂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xiong01
  • 文件大小113 KB
  • 时间201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