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品未必尽如人品.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诗品未必尽如人品.doc1诗品未必尽如人品“诗品出于人品”,是清刘熙载在《艺概》中提出的文艺批评原则。大致来说,诗格即人格,诗品即人品。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人格通过艺术折射后的一种表达。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学识,不同的修养和不同性情的人,就会创作出不同的诗歌意境。诗品和人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但是刘熙载并不主张以人品代替诗品,有好的人品,还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还必须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作才能,他对诗品与人品问题具有辩证的看法:《文心雕龙》云:“嵇志清峻,阮旨遥深。”钟嵘《诗品》云:“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刘越石仗清刚之气。”余谓“志”“旨”“才”“气”,人占一字,此特就其所尤重者言之,其实此四字,诗家不可缺一也。笔者以为,反之,占据了“志”“旨”“才”“气”的人,不一定人品就好或人品无可挑剔。也就说,诗品未必尽如人品。这里面又有三种情况。一是诗品和人品严重割裂,诗品和人品完全不统一。二是后代读者为贤者讳,有意为之遮掩或曲解。三是前代诗人对自己夸大其辞,后人信以为真。第一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后人认为的诗人或文人身上。金人元好问《论诗绝句》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知安仁拜路尘?”这首绝句通过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批评、嘲讽潘岳2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晋书?本传》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诌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但其《闲居赋》却说自己“身齐逸民,名缀下士”,写自己的田园爱好,“梅杏郁棣之属,繁荣藻丽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因此元好问认为,以文识人是不可靠的,识人不能只观其文,还要看是否言行一致,心口如一。唐朝的元稹也是心口不一的诗人。他在《诲侄等书》云:“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不曾于喧哗纵观,汝知之乎?”严词正气,一若真可以身作则者。但在其《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中就有“逃席冲门出,归倡借马骑。狂歌繁节乱,醉舞半衫垂”的句子。在《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中,虽然自己当时“予时最年少,专务酒中职”,但对于“媚语娇不闻,纤腰软无力。歌辞妙宛转,舞态能剜刻。筝弦玉指调,粉汗红绡拭”的场面津津乐道。唐代的官僚、文人狎妓之风盛行,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后人也难苛求,但这种口是心非的做派令人不齿。即便是皇帝,也有诗品和人品严重割裂的现象。宋陈岩肖《庚溪诗话》记载宋高宗的故事:今上皇帝以英睿之资,宸文圣作,涣然超卓。方居王邸时,从太上皇帝视师江左,经由京口,题诗金山曰:“屹然山立枕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狂虏来临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貔貅。”辞壮而旨深,已包不战而屈人兵之意矣。谁承想赵构当了皇帝后,竟然是畏敌如虎、丧权辱国的主儿。明朝胡3应麟在其《诗薮》中评价此诗“殊不类其人”,言下之意,其人品与诗词品相差距太大了。在金朝历史上,完颜亮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金史》的修撰者却说他是“妇姑姊妹尽入嫔御”的千古淫帝,罗大经《鹤林玉露》录入了他的大气磅礴的诗:“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我们去掉大民族的有色眼镜,完颜亮要统一中国,本无可厚非。但完颜亮灭宋,是因为“宋刘贵妃绝色倾国”(《金史?梁??传》)。这样,后代读者很难把这样一首诗和这样一个皇帝联系在一起。投降卖国之人也能写出清光照人或是慷慨激昂的诗。金国扶植的傀儡政权伪齐皇帝。元好问的《中州集》选录了“刘曹王豫

诗品未必尽如人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fjmvg964
  • 文件大小112 KB
  • 时间201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