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
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没有离开教育的教学〞命题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布鲁纳
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_三个阶段。
2、影响个体开展的根本因素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和三种因素,其中三种因素是指___________、环境条件和___________。
3、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___________效劳,必须与___________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___________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定向作用。
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
6、新课程将实行___________、地方和___________三级管理、开发模式。
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教法。
8、首创暗示教学模式的是___________。
9、德育方法中参与式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渠道是( 学科教学 )。
1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___,揭示___________的科学。
12、课的结构是指课的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也称为课堂的环节。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2、学制
3、隐蔽课程
4、教学方法
5、陶冶教育法
三、简答题
简述新时期教师的职业特点。
2、简述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
3、启发性教学原那么的涵义及其贯彻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4、当代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有哪些?
四、论述题
1、试论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论述传授知识与开展智力的关系。
练习题二答案
一、填空题
1、提高质量 追求专业化
2、个体自身条件 活动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生产劳动
4、教育目的
5、理解阶段
6、国家 学校
7、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8、洛扎诺夫
9、讨论法 角色扮演法
10、学科教学
11、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12、课的组成局部 各局部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指狭义的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开展规律,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学制 它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相互衔接关系,以网络化的形式将学校组织起来,是教育制度的核心。
3、隐蔽课程 学校情境中以有意或无意方式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性经验。
4、教学方法 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5、陶冶教育法 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潜移默化地使受教者在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具有非强制性、隐蔽性,无意识性等特点。
三、简答题
简述新时期教师的职业特点。
〔1〕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2〕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3〕工作绩效的模糊性;〔4〕职业待遇的福利性;〔5〕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
2、简述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
〔1〕教学的教育性;〔2〕教为主导,学为主体;〔3〕掌握知识和开展智能的统一;〔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统一;
3、启发性教学原那么的涵义及其贯彻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含义 :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在融会贯穿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开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根本要求: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开展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扬教学民主;
4、当代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有哪些?
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教育;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
四、论述题
1、试论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教育的影响:〔1〕教育目的:影响:国家的阶级性质;政治文化(内容;保证);〔2〕教育制度:适应;定向与驱动;双轨制(统治方式);〔3〕受教育权(教育是资源):分配依据:阶级;性别;种族;〔4〕教育内部:内容;方法;师生关系;(民主/专制/放任);
教育的政治功能:〔1〕实现社会政治目标的重要手段;人的政治素质(意识热情能力);〔2〕
最新现代教育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