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心电图其实不难
,笑完我就去睡觉。 你的手机比话费还廉价。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我们打的吧。一、心电图根本知识
1、各波形的意义
〔1〕P波:代表心KMB也很有价值,但特异性不如肌钙;其他的心肌酶如CK、LDH特异性欠佳,仅参考。另外,标志物出现需要时间,2小时以上不等,有时肌钙不高可能是未出现,注意复查。
上述三个条件只要符合二个,临床根本诊断急性心梗了。临床医生要知道,实际上ECG诊断心梗的价值是毕竟有限的,因为一些仅有〔1〕+〔3〕的表现而ECG无很明显改变的病人,CAG〔冠脉造影〕说明他是严重冠脉病变甚至某支完全闭塞,心梗很严重的。故,不要以ECG轻易诊断或排除急性心梗。
临床还将心梗分为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因临床最常见的,致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死亡的心梗主要是ECG很典型的STEMI,这里只讲它。
典型急性心梗ECG:〔1〕病理性Q波〔2〕ST段明显抬高特别是弓背型〔3〕T波改变〔倒置或与ST融合成单向曲线〕。假设出现如此典型ECG,且是相邻二个以上导联出现,心里〔仅是心里〕便可想:这个病人急性心梗跑不掉了。而假设仅有ST段很明显抬高,亦要注意心梗可能,可能较早期病理Q未出现,须动态查ECG。但假设只有相邻二个以上的病理Q而ST-T无改变,一般认为是陈旧心梗。
废话一下:病理性Q波〔异常Q波〕,不是很多人都懂的:〔1〕时间>=〔2〕振幅>=同导1/4R波。除了aVR和III导联,以后你只要看到符合其中一项,你就可以当众大声说:它是病理Q!须注意的是:〔1〕III、aVR和V1正常亦可如此,而且实际上的aVR常常就是QS。〔2〕临床常见一些rS图与QS波有点难分辨,特别是干扰较大时,一般前面只有有一点点尖尖的r波,我们就说它是有小r的,暂不认为它是病理Q,难以分辨时,主要看ST段,假设无抬高,不属危重ECG,最多陈旧心梗。〔3〕另有标准〔并非诊断学〕认为:时间>=、振幅>=1mm、Q波上有切迹,符合之一即为病理Q。
心梗的定位有重要临床意义:〔1〕不同部位、范围的心梗危重程度及愈后不同〔2〕我们平时诊断心梗不可能只写“急性心肌梗死〞,这样显得很没水平,正确的应该是“急性广泛前壁心梗〞等。
要看的是下面这二张图。
实际上临床最常的心梗部位是:〔1〕广泛前壁〔前降支供血〕〔2〕下壁〔右冠或盘旋支供血〕〔3〕前壁〔前降支供血〕〔4〕前间壁〔前降支供血〕。其他XX壁就先不管了。
左上图涉及六轴系统,肢导联的六轴系统是额面投影图。图示:II、III、aVF最靠下面,因此当上述三导有表现时,为下壁心梗。
左下列图涉及我们做心电图的部位。也就是胸导联,也有六轴系统,但是是横面的投影图。只要根据各导在体表的位置就可判断了。如图:V1-V5都出现在胸廓的前面,故其有表现时,是广泛前壁心梗;假设只有V3-V5就是前壁;相应的,假设V7-V9〔做心电图时部位在背后〕,那么是正后壁心梗;V1假设再靠右一些,就是18导联里的右室了,因此V1、V2、V3是间隔在左右室之间的,假设其有表现,那么是前间壁心梗。我们将18导联里的V7-V9称为后壁,将V3R-V6R称为右室,故假设V3R-V6R有表现〔右室正常可有Q波,主要看ST段有无明显抬高〕时,就是右室心梗。
临床上最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死亡的是广泛前壁心梗。临床还常见下壁+广泛前壁一起梗,这种常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衰最严重类型〕。
此外,只要有心梗均应常规查18导。与血管解剖有关,单纯右室或后壁梗死少见,多是般是有了其他壁的梗死的同时才会出现右壁或后壁梗死,当然也有单纯右室、右壁梗的。假设发现多壁梗,可能愈后更差。
遇到急性心梗明确的,外科医生自然请心内急会诊;而内科医生除请会诊还应该懂得,无论要急诊PCI还是溶栓还是保守,都应该立即给予拜阿司匹林300mg+波立维300mg口服。不少急性心梗假设没处理,必是心源性休克或恶性心律失常而死。
上图为典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的心电图;下列图为陈旧性下壁心梗。
B:[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
有心血管、呼吸系统根底病的,不管任何心律失常,只要平静状态心室率很快〔160啊170啊、180啊或以上〕的,都应考虑为危重的ECG,假设有心悸〔明显快速心率一般都有〕、胸痛、气促等病症,那么更严重,须紧急处理,控制心室率。可达龙〔胺碘酮〕是治快速心律失常的王牌,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但没事不要乱
最新看懂心电图其实不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