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健康宣教内一科张宝华
2019年脑卒中流行病学报告
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7000万人,不同地区的脑卒中年龄标准化患病率约260-719/10万人(3),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每年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每12秒即有一个中 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增加脑梗塞的机会。脂代谢紊乱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含量。LDL 在血流中漂浮沉积在动脉壁形成斑块 ,导致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造成栓塞。
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显著增加脑梗塞发病危险,尤其是增加青年人(45岁以下)脑梗死的危险性。
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6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多种有毒物质可刺激自主神经 ,使小血管痉挛、血氧含量减少、损伤动脉壁、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 ,加速动脉硬化 ,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 ,促使血小板聚集等。经常吸烟是公认的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其危险度随吸烟量而增加。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梗塞的发病危险。
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7大量饮酒
饮酒与脑出血呈正相关 ,比非饮酒者增加 2 ~3倍 ,也是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
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8肥胖
不是脑梗塞的直接原因。肥胖者身体存在的大量脂肪组织 ,也需要很多血管输送营养 ,从而增加心脏额外负担 ,导致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超过标准体重 20%以上的肥胖者 ,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比体重正常者高 3倍 。
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后短时间内发生脑梗塞的危险性较高,应积极予以治疗 ,阻断其发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 1个月内、一年内、5年内发展为脑梗死者分别为 4% ~8% 、12% ~13% 、24% ~29% 。因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严重的、需紧急治疗的“卒中预警信号 ”!
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10 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使血液中的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数目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下降等 ,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 ,血流缓慢。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有血管内膜增生, 以致管腔狭窄,而促血栓形成。口服避孕药者脑梗塞的发病率比未服药者高 5 ~8倍。脑梗塞的发生与口服避孕药的时间长短无关 ,而与剂量有密切关系。
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11 系统性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炎症细胞、炎症 /细胞因子介导的复杂化系统化过程。斑块内的炎性细胞 主要出现在脂质核心周边和纤维帽中,它们在血管炎症发生和不稳定性斑块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应用于脑梗塞的治疗 ,除了降脂作用外 ,还有很重要的抗炎稳定斑块作用。
怎样做才能不得或少得脑梗死呢?预防
一级预防: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而未发生脑血管病者
二级预防:对有脑血管病或TIA病史者预防其再次复发
预防原则
,治疗基础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管理好血压、血糖、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勤复查及时调整药物
预防原则
,有胃病的氯吡格雷75mg日1次
:阿托伐他汀10-20mg日1次睡前服,定期复查肝功能
,华法林,须监测血凝。
预防原则
: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饮食,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患者糊状饮食,鼻饲流食等。
定时定量,清淡,高维生素、水果,高蛋白。多吃含膳食纤维多的蔬菜,禁食肥肉及动物内脏。少吃精制糖、蜂蜜、水果糖、糕点等。含碳水化合物食物以谷类为主,要粗细搭配,品种多样化。
低盐饮食
每人每天食盐用量不超过6g,酱油20ml。
咸菜、咸肉、咸蛋、火腿,味精、各种酱、腌制食品应少吃。
碱性面条、苏打饼干等含钠丰富的食品应限制。
低脂饮食
胆固醇存在于动物性脂肪、蛋黄、肝、脑等内脏食品中
提倡清淡饮食,基本吃素,但不宜长期吃素。
长期吃素会引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
应食用低脂肪食物,植物油应在25g/天以内。
低脂肉类:牛肉、羊肉、鸡肉、鱼类、虾、蟹
糖尿病饮食
主食量计算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50岁以下)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50岁以上)
每日主食量=标准体重*(两)
250ml牛奶,鸡蛋1个,每日新鲜蔬菜1斤以上,瘦肉100g,豆制品50-100g,食用植物油15-30g,食盐6g
糖尿病饮食
水果在两餐之间吃,吃水果前血糖‹8mmol/l,可以吃。吃水果后测血糖‹10mmol/l,说明吃水果的量和种类是合适
脑梗死健康宣教内一科张宝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