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六册第14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手,理解其构造、作用。通过对手形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会说话戏激发学生求知欲,巧妙导入新课,自然引导学生理解手的构造、作用。】
、新授
礼物(1)-—引出手影游戏
师:刚刚悄悄的来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喜洋洋』他从羊羊村给我们带礼物来了!
不过喜洋洋可说了:这些礼物是送给积极动脑、大胆发言、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你能做到吗?
师:第一份礼物送给你们!
『课件出示:手影游戏』
师:喜洋洋给我们带来的礼物,看,他们来了!一只海鸥水上飞;一只青,蛙大嘴巴;一只鸭子,水中游;一只鹦鹉,立枝头;你要喜欢,全学走。(师变手影)
师:你喜欢吗?你能变出什么?(学生在投影前手影表演)
礼物(2)—-引出手的联想[出示手形联想画的图片,理解联想方法、及制作材料]
师:刚刚,同学们表现真不错,第二份礼物送给你!
『课件出示:手形联想画的图片』
师:这些图片有趣儿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答复:是化过妆的手)
你最喜欢哪一副作品?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可以从是怎样来联想的、用什么材料来说)。
(学生答复:白胡子老爷爷:抓住手握拳的造型,联想成老爷爷,巧妙的用白纸剪贴出眉毛、胡子,再用水彩笔添画出眼、鼻子等,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就出如今我们面前了!
快乐的好朋友:以双手为原型,联想成一对好朋友,利用毛线、彩色纸做成头发,再用水彩笔添画出脸部,用颜料画出漂亮的衣服。看一对快乐的好朋友出现了!
团结的一家子:以一双手十个手指头为原型,联想成团结的一家子)
师小结:前面的图片是用手做出的各种姿势,而后面的这些图片是抓住手的造型特点,通过大胆的想象画出或巧妙利用一些综合材料创造出有趣、新颖的新形象。
总结创作的步骤方法:(老师示范)
师:看到这么许多有趣的作品,老师的手也痒痒了,我也想来帮它化个妆。(伸出双手)我的一双手可以化装成什么呢?有了!
(1)、摆手形,(像鸭子、鹅)让学生想象像什么?根据学生的答复添画
。
(2)、上色 (在手上画,湿画法和干画法那种适宜?)画不上怎么办?(少加水)
(3)、如何添加其他的材料,眼睛可以用瓶盖、纽扣、彩纸等做。
(4)、添加材料完成作品.
(5)、变一变,新创意:A给画好的鹅扎上布,扎成头巾,像什么?(变成鹅妈妈)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变一变,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B拿掉布,配合另一只手摆出手形,说说像什么?(公鸡)和学生合作用红纸剪出鸡冠并贴上去。
再变一变,又出现了新的效果,我们再进展创作时: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师:你的手可以化装成什么创意的新形象呢?
考虑:(1)、用手摆一个什么造型?(2)、这个造型可以联想成什么?(3)、准备用那些材料进展创作?『课件出示:考虑要求』
(小组讨论详细交流构思、小组展示交流思路)
师:心动不如行动,大家一起展开大胆的想象,利用你所带的材料,.
【设计意图:喜洋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人物,通过他的“变”礼物巧妙自然的展现各种手影、及手形联想画的图片。利用
会说话的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