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的临床意义.docx
—,、舌诊的临床意义
1、 判断正气盛衰: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虚衰,验苔可察胃气存亡。
2、 分辨病位深浅:如苔薄为病位表浅,苔厚为病位较深。
3、 区别病邪性质:黄苔主热,白苔主寒。
4、 推断病灵,语言喜涩
畔盛伤津一舌质深红
主病乱入心包---舌质深红
痰浊内阻一舌胖厚腻
中风及先兆---舌淡红或青紫
痿软表现一舌体软弱,无力屈伸,痿废不灵
认盛伤津---新病舌干红
主病气血俱虚---久病舌淡
阴亏已极…久病舌绛
(3)颤动表现---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
热极生风---外感病,习』煽动
主病气血两虚或阳虚---久病,蠕蠕微动
酒毒--舌紫
(4)歪斜表现…舌体不正,偏于一侧
主病:中风或中风先兆
附:舌体歪曲斜的方向:病在左,偏向右,病在右,偏向左,歪斜方向为健侧,反向为 患侧。
, 心)r
".舌一舌伸口外不即回缩脾疫毒攻心,正气将绝
(5)吐弄' 积J '
弄舌---舌露口外立即收回热动风先兆,智力低下
(6)短缩表现一舌体紧缩,不能伸长
热极生风一一一舌红绛而干
主病 气血俱虚一舌淡白
签凝筋脉…舌淡白或青紫而湿润
痰浊内阻一舌胖苔粘腻
(二)望舌苔
1、望苔色
白薄苔,舌淡红--外感风寒
主表证
一般 白薄苔,舌尖红…外感风热
主寒证…白薄苔,舌淡红一里寒
(1)白苔
积粉苔(白粉堆积扪之不燥)一毒热内盛
主热证
糙裂苔(燥裂如砂扪之粗糙)一暴热伤津
特殊
主里证一白厚腻苔…湿浊,痰饮,食滞
附:白苔主表只能作为“病邪在表而未入里的旁证”,不能凡见白苔皆辨为表证。
白转黄苔一表邪入里化热
主里证苔淡黄一热轻(热病初、中期)
一般 苔深黄---热重(热病中期、热势极盛)
主热证苔焦黄一热结(热病极期,阳明腑实)
(2)黄苔 主寒湿证--舌淡胖嫩,苔黄滑润为阳虚水湿不化
特殊
主表证一一一苔薄淡黄一一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
附:黄苔绝大多数情况下主里证热证,苔色越黄,热象越深。特殊情况亦主表证或寒 湿证,临床不应忽视。
主里热一灰苔干燥外感热病一热炽伤精
舌红绛 内伤杂病---阴虚火旺
(3) 灰苔
主里寒一一一灰苔滑润痰饮内停
舌淡红 寒湿内阻
主热极一苔黑燥裂,甚则芒刺
(4)黑苔
主寒极一一一苔黑而滑
附:灰苔黑苔同属一类,仅为深浅程度的不同。既主寒证又主热证,辨别寒热的关 键在于舌苔的润燥。滑润者多寒,枯燥者多热。
黑苔常见于疾病的严重阶段,但亦可见于嗜酒抽烟之人,不可概为危证。
此外还有绿苔、霉酱苔。绿苔主热不主寒,霉酱苔主湿热久郁。
2、望苔质
厚薄苔: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
薄苔:表现:隐见舌体。
主病:正常舌苔。主外感表证,或内伤轻病,或主虚证。
厚苔:表现:不见舌体。
病机:胃气挟湿浊。
主病:邪盛入里,或痰饮、湿邪、食积,或主病重,或主实证。
意义:望厚薄苔可测邪气之深浅,病势之进退。
润燥苔:以舌苔津液的多少为标准。
滑苔:表现:望之湿润,扪之滑利,甚则伸舌流涎。
病机:为水分过多。
主病:寒证、湿证。
燥苔:表现:望之干燥,扪之无津。临床有糙苔与燥裂苔之分。
病机:津不上承。
一为热盛伤津,
主病二为阴液亏耗,津液损伤
三
舌诊的临床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