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
课题
15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会认“晓、慈〞等12个生字,会写“湖、莲〞等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行、泊〞。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抓住重点诗句,感受六月西湖的奇特景象.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老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祝福之情;快乐之情;眷恋之情;惜别之情〕
六、背诵古诗,演唱古诗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背诵下来。
七、联系生活,任选两题,完成练习〔课件出示作业〕
1、老师相信,我们心中也有一片美丽的风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景色?
我们哪一个季节的景色都可以写,但注意,一定要选取出具有特色的景物来写,如果能学习诗人的写法就更好了,不能的话也不要紧,但注意要把景色美写出来,把我们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2、扩写:杨万里在描绘西湖美景和荷花的艳丽时,只用了短短两句,好似有点意犹未尽,请同学们查找西湖及荷花的资料,对西湖美景进行扩写练习。
3、读过这首诗后,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请同学们就此诗写一篇读后感日记。
4、反响交流。
回家同家长交流今天的学习,并且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八、总结全诗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之间的情分,记住了这开阔优美的诗句——〔指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2课时
【导入】直入主题,激发情感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板书“诗画〞。〔直接激发情感,为学习下文铺垫〕
,想起哪个诗句,请背出来。
?绝句?。板书课题,学生书写“绝〞字。〔随文写字〕
:?绝句?是古诗的一种诗体,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诗是几言绝句?本文是几言绝句?〔解诗题〕
【活动】初读古诗,尝试感悟
。〔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识字,这种方式符合二年级学生识字的的规律〕
“含〞和“泊〞,教师范写,学生书写。〔随文写字,便于记忆〕
。“黄鹂、白鹭、西岭、东吴〞。〔把识字与图画相结合,利于学生识字,又能为学生理解诗意打下根底,分散了难点。〕
。
,拍手读古诗。〔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在玩中学习,快乐中学习〕
:听到大家的朗读,诗人杜甫一定也很开心。〔以诗人来评价,是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为理解诗文打下情感根底〕。
【活动】披文入境,领悟全诗
,整体感知。
〔1〕结合图画介绍背景: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人称“诗圣〞。一千多年前,他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的草堂里。〔了解诗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使学生爱上古诗〕
〔2〕看图找出杜甫的位置。〔为了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去看景物,为理解“窗含〞打下根底〕
〔3〕整体感知:春天到了,莺歌燕舞,当他往窗外一望,你猜他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按照从近到远、从下往上的顺序观察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景物的方法〕
〔4〕随着学生的答复出示课件“翠柳、黄鹂、船、西岭、白鹭、青天〞。〔整体感知〕
〔5〕看图解说,停在浣花溪边的船是即将驶往相距万里的东吴,西岭的雪山千年都不会融化。〔分解学生对于“窗含〞“门泊〞“千秋〞、“万里〞的理解,为后面的想象画面打下根底〕。
〔6〕师: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提炼感受〕
〔7〕过度:于是杜甫这美丽的景色写在这首?绝句?里,他的心意是让没有到过这里的人通过这首诗,也能仿佛看见一样。〔板书“意〞字,形成板书“诗情画意〞〕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会发现这首诗是一幅特别美妙的画。〔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领悟诗境:
〔1〕这幅美妙的画中有些什么呢?
〔2〕展开想象,读懂诗意:〔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
〔3〕出示提纲:a用心读每一句诗,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
B试着读出画面来。
〔以句式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表达出来,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
〔4〕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式学习〕
集体交流:
师讲发言的学生说话的顺序,先读诗句,在说“仿佛看到什么。〞再试着把画面读出来。最后,再问全班同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