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12篇.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 56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12篇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12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筹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中也体会到依依惜别之情。
a“一饮而尽〞饮下去的仅仅是杯中的酒吗?(是与拉到朋友情,手足情,师徒情)
b“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究竟是怎样的朋友才称得上是〞“知己〞呢?
是朋友,是兄弟,是师徒,正因为如此,两人的友谊才象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此时的分别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暂时分别〕
小组分角色练读。板书:话别
4 / 56
3、小结:读的不错,孟浩然一方面在劝慰李白不要为离别伤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两人的友谊之深。两生上讲台分角色再现话别情景。
4、听了两人临别前的这番话你有什么感受?
5、让我们也来做做李白、孟浩然,去感受一下两位大诗人离别的心情。〔男生做孟浩然,女生做李白,师旁白,配乐再次体验话别场景〕
四、想象补白,丰富情境
过渡:说不完的别情,道不完的友谊,俗话说的好“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情境引读,指名接读第四小节〕
1、听了他的朗读,你有怎样的感受?是什么打动了你?
2、此情此景,不仅打动了我们,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段话补充完整吗?
〔课件出示:岸边杨柳依依,好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上沙鸥点点,好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品诗入境,内化文本
过渡:此时此刻,礼拜再也按捺不住冲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课件播放古诗诵读〕
1、你能像诗人一样来吟这首诗吗?〔指名两生,再齐吟〕
2、文中说,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名诗,是一首怎样的名诗?“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诗文的最后两句展现了课文第四自然段描绘的景象,让我们再回过头来浏览一下。
师:文中说随着江风远去的是“白帆〞,而诗里却说是“孤帆〞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孤〞字是整首诗的眼睛,让我们真切的感悟到了是人内心的离愁别绪。让我们记住这两位大诗人的真挚友情,也记住了这首流芳百世的经典诗篇,齐背诵。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5 / 56
过渡:李白不仅是伟大诗人,也是个重友情的人,他还写了许多送别诗,不同的送别诗也表达了不同的情怀。
1、《赠汪伦》就是其中的一首〔课件出示〕谁来读读这首诗?〔指名两生,齐读〕
2、说说,这首诗你最欣赏哪里?再齐读
3、记一记,课件出示。
七、作业
1:积累送别诗,了解作者写诗的背景,选择其中的一首,模仿课文,将它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2:课文语言优美,处处融情,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语文第九册《黄鹤楼送别》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充分运用了宋代大教育家胡瑗的“商讨教学法〞,将学生放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地位。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课教学设计从问题的提出、合作讨论到商讨解决问题,从音乐、图画朗读到诗配画,从听、读、说到悟,无不使学生尽显主人翁的风采,处于全方位美的享受,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了学此类课文的方法。
教材简析:
本课属“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创作情景。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课文配有插图,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悟诗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6 / 56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增强对诗歌情境的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
了解诗歌时代背景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12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可爱大爷
  • 文件大小103 KB
  • 时间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