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是字?是图?
《河图洛书》乃是中载,曾见于《尚书·顾命》篇,该篇最早提出图。记载周康王即位时,在东西两边厢房的陈设品中,西厢房有: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东边厢房有:大玉、夷玉、天球、河图。《河图洛书》是字?是图?
《河图洛书》乃是中载,曾见于《尚书·顾命》篇,该篇最早提出图。记载周康王即位时,在东西两边厢房的陈设品中,西厢房有: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东边厢房有:大玉、夷玉、天球、河图。河图究竟是什么,没有说明白,但后人提出的测日晷仪与天象图标说,比较接近原物的实际情况。这些实物在当时可能还非常原始,但因为它们是测日观天察地的仪器,在古人眼中带有神圣和神秘的性质,因而方有可能和代表古代王权威严的古玉器陈列在一起。《尚书》中提到的“天球”也可能是古代原始的天象星宿图,与后来的洛书相接近。
民间传说,悠久而顽强;历代学者、帝王不约而同地对《河图洛书》推崇备至;一个来自远古的文化现象竟在泱泱文化大国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献,它在中国文化中开先河之地位却是无疑的。那么,《河图洛书》内容究竟如何? 今传最广者,即“黑白点”。宋儒朱熹《朱文公集》卷84《河图洛书》,这种类乎星图、棋局般的“图书”绝不可能是真正的、千古回响的《河图洛书》。
其一,它高度概括与抽象的表现手法,违反了人类思维与表达“由直观而抽象”的基本规律。《河图洛书》系上古产物,其表达方式应以“直观”为特色。其二,我们已知中国最早之文字为象形字,因此,中国最早之图书亦必以象形文字表达,而非“黑白点”。其三,单调的“黑白点”表现力极其有限,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使用“黑白点”语言。更不消说以其表现诸如《河图洛书》之类的复杂而神圣的内容。其四,倘若中国最古、开先河之作,是以“黑白点”著成,且达极高造诣,那么继之而来的中国图书亦必以“黑白点”为传统。但事实却是:上下五千年,或检索文献,或田野考古“,黑白点”绝无二例。其五,今专业研究人员面对“黑白色”,尚且屡屡困惑,相信上古先民“洞察力”有限,必然更不知所云。似此,《河图洛书》何以传世? 圣人如何“则之”,何以“治天下”?《河图洛书》又何以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居至高无上地位?
由此,今广传之黑白点《河图洛书》,属讹传、伪作或后世文人故弄玄虚之产物。真正的《河图洛书》又是什么? 综合分析有关史料,至少有四点可以论定。
第一,《河图洛书》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是以文字写成,而非“黑白点”。例如,汉《春秋纬》载,“世传《河图》9 篇,《洛书》6 篇”。唐初,儒家修《隋书·经籍志》亦称,“有《河图》9 篇,《洛书》6 篇,云自黄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显然,汉唐时代,世传《河图洛书》共有15 篇。数量如此之多,不可能全是“黑白点”。而且,既称“本文”,便是以正常文字写成。
此外,刘歆的说法更其具体:“禹治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刘歆《汉书·五行志》)。即是说《尚书·洪范》篇即是《洛书》。《汉书·五行志》则称:《洪范》篇中,由
“初一曰五行”至“威用六极”共65 字,即《洛书》本文。此二说略异,但却公认《洛书》与《尚书》同,均为正常书籍,与“黑白点”无涉。
第二,《河图洛书》是
《河图洛书》是字是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