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爱在心里.docx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爱在心里

  摘要:教师课堂教学的点拨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中,仅管话语不一定多,但点拨是否得体、准确、精要、艺术,直接关系到“小班化教学”的成效。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教师点拨的不可代替性、规范性、艺术性、延效性知识、写作知识。2
  最后,我们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生情、学情,展开点拨。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不能只见答案,不问出处,一锅定论的点拨是无效和不负责任的言行。
  二、教师点拨的规范性
  小班化教学的一个亮点就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走到教学的前台,这也正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表现为学生学习的高度自主性。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或自主探究提出学习问题,或对同学或老师的表现进行质疑。但学生必竟是学生,就算活动中走上讲台,他们也只是“小老师”。他们终究还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的方法和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教无定法,但“条条道路通罗马”,教育的目标就是学生的习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最高层次的示范还是得由老师来提供。言传身教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其中教师的点拨言语规范化就是学生言语的规范。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什么样的老师就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三、教师点拨的艺术性
  北大曹文轩博导曾经说过,中小学的孩子尚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认知心理不健全,认知能力有缺陷,我们教学必须凭借能够吸引、引导、调动、启发他们的方法,达到让他们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有效而愉快地接受知识。4这就告诉我们在小班化教学中,一堂成功的课演绎的是教师的智慧。学生是主体,但教师不能失语,而是点拨得少而精,恰到好处。教师的介入,除了众所周知的“小老师”模式的演绎遭遇困难时的提醒内容,以顺利过渡和教师的总结梳理外,教师还应善于捕捉“教”的契机,本人认为点拨也是有艺术之说法。
  途径一:时间效应。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的最佳状态的时间,一般维持在此开始上课的15-20分钟。约瑟夫·特雷纳曼也给我们提供了确切的研究成果:学生在听课初15分钟能记住教学内容的41%,听了30分钟后则只能记住所教内容是最初15分钟的23%。5我们教师课堂教学应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开始上课的15-20分钟。
  途径二:空间效应。空间包括社会空间和历史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社会空间的的时事、热点、焦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使知识在拓展的同时又满足了学生的爱国情、好奇心。此外,也可利用教学内容显存的历史空间,引领学生走进一片更丰饶的世界去领略教学的“满园春色”。
  途径三:“兴奋剂”效应。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争取“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兴奋剂”可以是一个学生感兴趣或敏感的话题,也可以是文本解读中的一个疑问,也可以是文本的一个矛盾。“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给学生‘兴奋剂’,少制造“疲劳素”。总之,可以因文而异,因生而定。
  四、教师点拨的语言可上升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名言:“有的话语像患呆小病人那样瘦弱难看,有的话语枯草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话语则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道路,努力使你的话语成为指路的明星吧!”11这是他对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的

“爱在心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凹凸漫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