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手足口病一般发生在4—9月份,(多发生于5—7月份)。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病症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手足口病一般发生在4—9月份,(多发生于5—7月份)。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病症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亲密接触。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疱疹病、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三、易感人群:幼儿多发,小于三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病症为低热、食欲减退,常伴咽痛。发热一至二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场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一至二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常见于手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其疱疹特点是:不痛、不痒、不结痂)。
五、预防措施:
1、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儿童、家长、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都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食物,剩饭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学校、托幼机构,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及时向当地卫生院、市疫控中心报告、同时做好隔离治疗。
3、对被污染过的日常用品、食品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和它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预防病从口入。
5、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时机。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手足口病的预防常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